第23部分(2 / 4)

蕭統“所著文集二十卷;又撰古今典誥文言,為《正序》十卷;五言詩之善者,為《文章英華》二十卷;《文選》三十卷”,其中最有名的自然莫過於《文選》,而它也因此被稱為《昭明文選》。自此書問世後不久,就形成了專門的“文選學”,像後世的大文人如李白、杜甫等,無不深受其影響;像《儒林外史》中寫到的,連《文選》都不曉得的人,其實是不配稱讀書人的。《文選》一書及其所代表的文章風格,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文學典範。它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是學習和研究秦漢魏晉六朝文學的重要參考文獻,自然具有極高的文學價值和文獻價值。

從《文選》中不難看出,蕭統具有比較折衷的文學觀,即“事出於沉思,義歸乎翰藻”,也有似孔子所謂的“文質彬彬”,既不像兩漢時期那般倡導“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也不像他的兄弟們那般只知道沉迷於文章之聲色。這其實非常類似於他同時代的大批評家、《詩品》的作者鍾嶸的觀點,即“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採”。需要特別一說的是,可能正由於蕭統情性淡泊,所以他才成為了陶淵明的隔代知音,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蕭統的功勞,那“獨超眾類”的陶淵明就可能要被湮沒於無情的歷史長河中了。

正是由於蕭統的才情與品德都是那樣難得,所以可能出於懷念的目的,所以民間關於蕭統的傳說有很多,比如最有名、最別緻的就是一段關於“昭明太子與紅豆”①的傳說。據說,王維的《相思》(紅豆的寓意)就是緣起於此,所謂“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那最早正是表達的蕭統的相思之情。

“積善人家,必有餘慶”,何況乃祖又如此雅正,所以蕭統的後人在隋唐之際也頗多顯貴,如唐初的名臣、著名書法家、大文人蕭瑀,唐太宗的那首“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知義,智者必懷仁”的詩,就是寫給他的(隋煬帝的皇后、文品出眾的蕭氏就更不用說了)。蕭跣也是蕭統的後人之一,他在隋末亂世之際想要恢復祖宗的基業,遂割據江陵一帶,可惜後被唐宗室趙郡王李孝恭、名將李淵等人所滅,但這已是無足輕重之事。

有人說,昭明之死,或許是種解脫。也許吧,以他的不忍、仁讓,若果真被迫捲入後來手足同胞的那種可恥、痛苦的爭鬥中去,只惟恐他反倒成了其中可悲的犧牲品;反不如來去高潔,與塵俗無半點沾連。可是,以他的那種負責任、勇擔承的生命追求,這終究是一種遺恨!我們願意相信他內心的無比堅強……

① 相傳蕭統曾經退居於一山寺中潛心編撰文選,有一日偶見一名叫“慧如”的秀麗女子,兩人無意中談及釋家精義,蕭統見此女子悟性非常,竟頓生愛慕之意。但由於身份懸殊,其時又看重門第,所以二人終難成眷屬,不想慧如竟相思成疾,不久而終。蕭統聞訊,悲痛不已,遂含淚種下雙紅豆,乃滿懷相思悲苦離去,如此沒幾年也病逝了。據說,此紅豆樹歷經千年到元代曾一度衰敗成枯樹,但到乾隆年間忽又在主幹上萌生四株新技,一直長到而今,猶如虯龍老樹了。此樹現存於無錫顧山,有興趣者不妨去查訪一下是否確實。

2、感覺很無辜的簡文帝

簡文帝蕭綱的遭遇很有點像李後主,他們本來不是接班人的命,可偏偏卻逃脫不了這種可悲的宿命;而且,父親又把那燙手的江山交到了他們手上,他們一時哪招架得住。兩個人最終都不得好死,想想真的是很無辜。不過,那富貴榮華又豈是白讓人享受的,“沒有人是孤島,獨踞海中;每個人都是陸地的一塊,都是大陸的一部分”,當喪鐘敲響時,它是為大家而鳴。

蕭綱字世纘,小字六通,是蕭統的同母弟,在家排行老三。他生於天監二年(503)十月,幼而敏睿,識悟過人,絲毫不讓於乃兄(看來家庭教育應該是起決定作用的)。蕭綱六歲便會寫文章,而作為老爹的蕭衍“驚其早就,弗之信也”,就跟當初曹操吃驚於曹植一樣,起初並不敢相信自己的兒子這麼冒尖。於是蕭衍就在御前面試兒子,結果發現這個兒子果然辭采甚美,為此當爹的不禁感到道:“這個兒子,真是我家的曹子建啊!”

蕭綱三歲的時候就被封為晉安王,食邑八千戶。六歲的時候又被封為雲麾將軍,領石頭戍軍事,量置佐吏。七歲時,遷使持節、都督南北兗、青、徐、冀五州諸軍事、宣毅將軍、南兗州刺史。十歲時,入為宣惠將軍、丹陽尹。十一歲時,出為使持節、都督荊、雍、梁、南北秦、益、寧七州諸軍事、南蠻校尉、荊州刺史,將軍如故。十二歲時,徙為都督江州諸軍事、雲麾將軍、江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