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程序暫時擱置。但還是要感謝田女士和她的出版社,沒有她的敦促,弄不好這些文稿現在就不存在了呢。生命的本質以及樂趣就在於“Who knows what happens next?”
2008年5月18日,我的部落格資料庫意外損壞……三年來近700多篇文章2萬多條留言煙消雲散。霍炬同學折騰了一下午也沒有什麼結果……後來告訴我,他心中頗為愧疚。這算是壞事,卻也算是好事。700多篇文章,一直就沒時間去重新整理,且骨子裡懶惰一再在這事兒上被縱容;現在資料庫壞了,倒也沒有什麼理由再懶下去了,就正好把之前的書稿重新整理一下,直接釋出在網上罷了。而這個帖子,就當作這個網路版《把時間當作朋友……運用心智獲得解放》的留言簿罷。
這本書裡有一個關鍵的字眼……“重生”。現在我的部落格,也加上這個字眼罷,所以,新的名字叫“Pure Pleasure … Reborn”……副標題是“Read, observe, Think, Write, Share … Reborn, Adapt, and Evolve。”
摘錄
……“管理時間”,或者“時間管理”的說法多少有點像那些常見的諸如“公開的秘密”、“素質教育”、“價值投資”之類的矛盾修辭(oxymoron)……沒有人能夠管理時間……時間不歸任何人管。
……可是,當我突然意識到我竟然可以(也根本就應該)控制我自己的大腦的時候,我覺得我居然不用死就竟然可以從頭再來,比較神奇。
……大多的努力其實不過是簡單而又貌似枯燥的重複。
……很多人害怕思考,常常說,“想那麼多幹嘛,多累啊?”然後用天下最累的方式生活而不自知。大哲學家羅素曾觀察到這個現象,併為之奇怪,慨嘆道,“很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
……這些例子,可以清楚地告訴我們每個人之間的心智力量差異可以大到怎樣令人震驚的地步。更令人心驚膽顫的是,這種差異太過隱秘……因為這種差異完全不是那種相貌身材財富之類的顯而易見的差異。所以,這種差異要麼會乾脆被忽視,要麼會透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被拒絕承認。
1每個單詞出現的頻率並不相同。在中文裡,最常見的是“的”,然後是“了”,像“昶”或者“鬯”這樣的字,少見到很多人根本就沒見過的地步。在英文中,最常見的是“the”,然後是“of”……像“exorbitant”這樣的單詞,排列在三萬開外。
2 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德國著名心理學家。他在1885年發表了他的實驗報告後,記憶研究就成了心理學中被研究最多的領域之一,而艾賓浩斯正是發現記憶遺忘規律的第一人。 '?'
3儘管有人並不同意,但是霍金認為時間的起點是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剎那,在那之前,時間並不存在;並且,即便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時間簡史》。
4事實上,達爾文從來都沒說過人是由猴子演化過來的。達爾文的意思是說,人類與猴子是由共同的祖先演化而來的。
5 Alexander Alexandrovich Lyubishchev,1890 … 1972。這個網站上有關於他的英文介紹和一些照片
http://。zin。ru/animalia/coleoptera/eng/lyubishc。htm
6 Life is about choice。
7 Knowledge and decision, by Thomas Sowell, p。98。
8 2000年7月13日,CNN曾做過一個關於此事的,標題為The debate goes on的專題報道。
9 Scientific American
10 這一點上,孔子很厲害,在那樣的年代裡竟然可以做到清楚“怪力亂神”的無聊。不過,2006年的某期《光明日報》上,有人說,其實應該這樣斷句:“子不語,怪力亂神”,意思是說,“孔子不說話了,惟恐用力分散影響集中精神。”
11 這個故事經查證,大抵上應該是一個teaching aids story而已。David Gardner在fool。上的評價頗有意味:Dan recently h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