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3 / 4)

寫著。

俗話說得好,“旁觀者清”,德魯克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並反覆思考……他的思索,不是像鏡子般的反射,而是一種三稜鏡的折射。讓我們一起來瞧瞧這些德魯克生命中重要的人吧!

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奧地利爆發第一宗有關“發國難財”的醜聞,主角的名字叫克倫茲,他是維也納高階飯店的老闆,因黑市交易而被捕,成了報紙好幾個禮拜的頭條新聞。當時才八歲大的德魯克,在一次聖誕派對上,居然慷慨激昂地為克倫茲辯護說:“克倫茲令人敬佩;他提供顧客期待的肉品,遵守自己的諾言,讓顧客每一分錢都花得值得,何罪之有?”此時大人進來了,也是父執輩的老朋友,他把我拉到一旁說道:“你的觀點很有意思,我從來沒聽過有人這麼說。至少,我們在另外一間吃飯時,沒有一個人提出這種意見。不過,彼得·德魯克,你不要覺得伯伯在批評你。你對克倫茲的看法或許沒錯,但只有你一個人這麼想。如果要做個特立獨行的人,一定要有技巧,而且要很小心。伯伯建議你注意自己的行為,多為自己想想,驚世駭俗是不可取的喔!”還好德魯克活到如今九十七高齡,看來並沒有改掉其特立獨行、真心的表達。

身為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擔任鋼琴獨奏、段數一流的老奶奶,專注、熱情、充滿了長者的智慧,她樂於助人,挑戰權威,相當程度地反映出德魯克那種兼具務實保守與開明自由的價值取向。他不羨慕這個世界的偉人,也不夢想成為上流階級的人物,只希望做自己,並做好自己的本行,因而受到應有的敬重。

德魯克沒有成為小說家,實在對不起赫姆和吉妮亞,赫姆是天才型政府官員,而吉妮亞則是天賦異稟的女教育家。赫姆成就非凡,他是奧地利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公職人員,為什麼?在德魯克十四五歲時,請他父親解釋道:“有時,我們碰到一些極為棘手、難以處理的事情,必須找一個毫無懼色的人來處理的時候,就會想到赫姆,或是事情複雜到沒有人能理解時,也只有赫姆可以解決,他具有直指核心的洞察力,並願意去面對最艱困的任務。”

“光做好還不夠,一定要不斷地突破”是吉妮亞個性的最佳寫照,不到二十出頭就取得了德國的文學博士,他辦教育可說是頂尖、卓越有效的,她的至理名言是“不要問一個人該怎麼辦,直接告訴他怎麼做就可以了”。

德魯克自己承認「埃爾莎與蘇菲」兩位老師給他一生的影響總結:“無可救藥地感染上教學的狂熱”。

埃爾莎小姐是標準的蘇格拉底學派,而蘇菲小姐則是禪宗大師。然而德魯克還是沒有學會她們認為應該學會的東西:即不成寫一手好字,也仍舊不會使用工具。話雖如此,從她們那裡學到的,要比沒學會的那些更為重要。像蘇菲小姐讓他一生都懂得工藝,見到乾淨利落的作品不禁為之欣喜若狂。埃爾莎小姐教給他的是工作紀律與組織能力,然而好多年他都濫用這種技巧了,也引發了德魯克一生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的雛形了。

懷恩師中,德魯克作了總結:“對真正的教師和以教學法為主的老師而言,沒有所謂的壞學生、笨學生或是懶學生之別,只有好老師和差勁的老師之分。”

一代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其不為人知的真相,是因在幼小時在餐廳遇見他時,德魯克父母對他說:“你要記住這一天,你剛剛遇見的人是奧地利,嗯,或許該說在歐洲最重要的人了。”德魯克問道:“比皇帝還重要?”父親回答:“是的,比皇帝來得重要。”

他拆穿了人們對弗洛伊德三大迷失,找出了相當程度可信的佐證,讓我們多一層認識和了解。而真實的弗洛伊德要比傳統迷失中的弗洛伊德,要來得有趣多了。

伯爵與女伶則是特勞恩特勞聶克伯爵和女伶瑪麗亞·米勒,伯爵是全奧地利最有能力的人,真遺憾,他得把自己藏起來。直到德魯克為了研究“在法律哲學裡最難的問題是什麼”,在圖書館找著了兩本紅色小冊子,伯爵走進來發覺他手裡握著的兩本,就問道:“這兩本寫得怎麼樣?”德魯克回答:“在汗牛充棟的書堆中,只有這兩本對於犯罪問題有所解釋。”他似乎對這個答案很滿意,微笑著說:“這兩本冊子居然還在這兒,你知道作者是誰?”相信讀者已經知道答案了。

德魯克從未聽過比瑪麗亞更為優美動人的聲音,她也是最偉大的詩歌朗誦者,她知道如何以口語表達韻文之妙,然而這一對鴛鴦悄悄地自盡了。

老波拉尼教導孩子的方法是依據盧梭在《愛彌爾》一書立下的教育典範:孩子一定要徹底和社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