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每天至少要主動往外打出10多個電話。因為打電話也是獲取資訊的一種途徑。現在,我每天還要抽時間上網瀏覽。這樣,才能立體地、全方位地去接受和獲取資訊。”
2。不斷給自己充電(2)
“當今已進入知識更新週期非常短的時代。無論你以前做過什麼、學過什麼,對於你以後可能都並不是很有用,你要跟這個時代同步,就必須不斷吸取新的知識。我認為,企業要保持基業常青,企業領頭人的學習能力是否強,知識更新的速度是否快,學習的方法是否到位,是起關鍵作用的。”
“就我本人來說,除了每天晚飯之前鍛鍊一下,我基本上沒有什麼嗜好,所有的空餘時間都用來學習。而學習不是說非要去上個學習班,大量的報紙、網路、專業文章,都是你學習的資源;跟一些比你水平高的人一起交流,也是一種學習。”
001天線的項青松因為當年沒讀多少書,總覺得自己先天不足。現在,他每天堅持學習2~4小時,每隔一兩天就要寫一篇文章。
他還攻讀了社科院工商管理的研究生,考試得了第一名,論文得了一等獎。在001,堅持執行“五天工作,一天學習”的制度,公司還出錢讓每個員工學習專業知識。
談起知識的重要性,項青松是這樣說的:“面對21世紀,加入WTO後,我們的企業怎樣去競爭,靠什麼?就靠腦袋。面對未來,我們準備了多少?如果現在不準備,到那個時候用什麼方法?來不及了!”
知識本身不是力量,知識的力量在於使用、在於創新、在於活學活用。要獲得知識首先要有針對性地閱讀。有些書對自己並不適用,所以用不著去讀。其次,學到知識後要會活學活用。知識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書上講的例子,也許變換一下角度,變換一下時空,結果就會不一樣。因此,閱讀切不可生搬硬套,一定要活學活用。
相比第一代浙商,被稱做“第二代浙商”或“接班人”的“萬向”魯偉鼎、“廣廈”樓明、“蘇泊爾”蘇顯澤等人,早就把目前瞄向了國外,目前,他們已經從國外學成歸來,開始協助其父或獨立執掌企業門戶,真正體現了新一代浙商的學習精神,知識型浙商已經漸漸形成。
3。在實踐中學習
浙商商道:
多看則清,多聽則明,多思則準,多幹則成。
浙商自白:
我想我們搞企業的,就抓住兩點:一是抓住機遇;二就是好好學習,堅持到底。
——萬向集團魯冠球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書中自有黃金屋”。雖然時代背景發生了變化,但這句話古話到現在也沒有錯:勤奮學習終究會有回報。
浙商們奉行的是,有學歷不可怕,關鍵是自己不要看輕自己。因為一個人在學校裡所學的知識畢竟有限的,有很多知識是在社會這個大課堂所學,而且許多真正管用的“生意經”也是不可能在書本里學到的。
萬向集團的魯冠球一般不陪客吃飯,不在外過夜,擠出時間都用來學習,因此,只讀過初中的魯冠球,已有多篇論文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成為一個出口成章並著書立論、能寫會說的“農民理論家”。
魯冠球在《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專題筆談》中這樣寫道:“我只有初中文化,尤其感到知識的不足。幾十年來,我一直抓緊一切時間學習。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願擠,總是有的。一天24小時中,1/3的時間工作,1/3的時間休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然而,另外的1/3,也就是業餘時間的利用,就大有文章可做了。多年來,我每天早晨6點起床,6點50分去公司上班。晚上6點45分回家吃飯,7點看‘新聞聯播’、‘焦點訪談’,8點處理白天沒有處理完的檔案,9點左右開始讀書看報看資料。大約到10點半感到疲倦的時候,衝個澡再繼續學習,到12點上床睡覺。”
正是這種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才使這些草根浙商的根基越來越長,扎得越來越深入。
王康存是休學創業的新一代浙江人。
上大一的時候,有一次回家,王康存家裡的公司需網上做宣傳,於是花了4800元請人制網頁。這對王康存觸動很大。“當時覺得很不可思議,就研究網頁製作,覺得並不難。當時連一個網站域名都要1000元,市場前景很大,於是就想自己創業。”
回到學校後,王康存就專心學習網頁製作的技術。1999年,王康存租了教學樓一個房間,成立諾亞方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