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感覺到,哎呀,來了以後條件可能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好,但是他感覺到萬里還是充滿人情味的,所以很多老師還是願意到這裡來工作的。
——萬里教育集團董事長徐亞芬
人是情感動物,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物質保障只是低階的需求,精神需要才是高階的需要,因此,在人員激勵方面,情感激勵應該重於物質激勵。
徐亞芬在創辦萬里教育集團的時候,由於是首家民辦企業,資金的短缺和學校知名度等原因,許多優秀的教師都不願意過來。
有些教師,在徐亞芬的遊說下,在過年休息的時候到萬里來參觀。徐亞芬就苦口婆心地勸他們到萬里來。有時候,有些教師在徐亞芬苦口婆心的勸說下,好不容易決定留下來。但是,第二天,他們又走了。他們對徐亞芬說:“你說幾年以後,這個學校會有很大發展,我們不瞞你說,我們自己學校的領導也經常這樣講,我們學校的沙盤模型放了五六年了還沒動過,你怎麼讓我們相信幾年後能大發展?”
有一次,為了請一位上海的教授來萬里,徐亞芬趕到教授家去做工作,在徐亞芬的勸說下,教授終於同意來。但是,當徐亞芬驅車剛回到寧波時,卻接到了教授的電話,說夫人不同意,他不想來了。徐亞芬二話不說,立即掉轉車頭直奔上海。當教授夫婦看到風塵僕僕的徐亞芬突然又出現在面前時,感動得說不出話來。教授夫人終於同意了徐亞芬的真誠邀請。
還有一次,為了將一名全國優秀教師請到萬里來,徐亞芬三顧茅廬,苦口婆心。當時,這位教師提出要當校長,要一套房子,還要把自己的女兒、女婿調到寧波,徐亞芬一一答應了。
但是,沒多久,這位教師突然提出辭職,然後帶著房子一走了之。原來另有學校以優厚的待遇聘請他。儘管徐亞芬的損失慘重,但是,她還是真誠地對待每一位教師。如今,浙江萬里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2000多名,成為浙江省第6所、寧波第2所萬人本科大學。
徐亞芬對於人才自有一套。她認為,以情感人是最好的。徐亞芬說:“比如說,我找到一個老師,他有意向的,他只要有明確意向以後,我就馬上到他那裡去。不但找他談話,也會找他的夫人談話,甚至會找他的孩子談話。如果你有什麼難處,從頭到尾我能夠幫的,我就幫。我從來不在社會上開後門,但是為了我們老師家屬,我到處去求人。哪個老師的孩子要報考某個大學,我會去求這個校長。如果我們老師的夫人安置不下去,在銀行做的,我會去求銀行行長。說句實話,自己家裡倒有很多人下崗,我都管不過來。但是我也感覺到,能夠讓老師安心了,我心裡也安了。所以,我們老師很感動。有時候感覺到,哎呀,來了以後條件可能並不如想象的那麼好,但是他感覺到萬里還是充滿人情味的,所以很多老師還是願意到這裡來工作的。”
正如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在1998年1月11日《浙江日報》理論版的一篇題為《制勝之道在人才》的文章中提出的觀點:“留人在錢更在情。”
南存輝寫道:“人才難覓,人才難留,是眾多企業的同感。有人為此開出了許多藥方,如“高薪留人”等等。我認為,把人力當資本,給人才以高薪,這是理所當然的。人才既然進入市場,也如同商品,質量高的,價格自然也要高,這是符合價值規律的。然而,凡成為人才的,一般學歷較高。知識分子有個特點,他們追求人格上的尊嚴比追求金錢上的滿足更看重。另外,就是要給人才以大顯身手的舞臺,讓他們有事業的成就感;要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工作環境、人文環境。努力做到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環境留人。”
13。重視老員工的貢獻
浙商商道:
是員工一起創辦了企業,一定要有感恩的心理。
浙商自白:
因為我們也並不是說不講情面,而是給老員工一個妥善的安排,我們要承認過去他對企業的貢獻,然後給他一個合理的的安排,我想這個也很重要。
——華立集團董事長汪力成
南存輝在創業之初,他從上海請來王中江、宋佩良、蔣基興三位國有企業退休的老同志指導工作,他們為正泰默默奉獻,南存輝都銘記在心。
1994年,正泰建廠10週年,南存輝專門花了3000美元,把定居巴西的王中江老人接到廠裡,坐上主席臺,戴上大紅花。
後來,王中江老人在上海去世,人在北京的南存輝得知後,推掉已安排的公務活動,直接趕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