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但最後他只上了杭州師院,還是個專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他數學考了1分,第二年19分。
後來,馬雲是這樣評價自己的成功的:“如果我馬雲能夠創業成功,那麼我相信中國80%的年輕人都能創業成功。”
馬雲的成功也正體現了浙商身上具有的勤奮的精神。夢想成功是不可能的。成功不在於你知道多少,而在於你付出多少,做了多少,只有付出勤奮,付出汗水,成功才會走近你。
部落格網創始人兼CEO方興東認為浙商文化可能是阿里巴巴及其創始人馬雲為什麼會成功的答案之一。在問答《紐約時報》的記者問時,他說:“馬雲乾的活,是網際網路中最苦最累的活,這個B2B比B2C都還吃力。挨家挨戶,螞蟻雄兵,沒有浙商文化的勤奮、執著和吃苦精神,是不可能想象的。要知道,這些年,所謂的諸多B2B網站只有馬雲堪稱碩果僅存。這不是沒有背後理由的。”
4。一定要吃得起苦(1)
浙商商道:
只要肯吃苦,滿地都是金子。
浙商自白:
人要想永遠成功,在每一個階段都很艱難,只是艱難的程度不一樣而已。
——浙江001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項青松
幾乎所有的浙商都認為,“只要肯吃苦,滿地都是金子。”每一個浙商,在工作中都是非常善於吃苦的。浙江人能吃苦、善於吃苦的精神,已經得到全國人民的公認。
許多剛開始創業的浙商都非常善於吃苦,他們能夠“白天當老闆,晚上睡地板”。他們什麼苦都肯吃,什麼髒活、累活都願意幹。別人不願乾的苦活,諸如彈棉花、補鞋子、磨豆腐、配鑰匙等,浙江人都搶著去幹;別人不肯受的辛勞,諸如走南闖北、遠走他鄉,浙江人都樂意去受。因為他們深深懂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想獲取財富,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市場經濟政策剛剛放開,浙江人就外出打工、做生意,20年來,這些遠離故鄉的棉花郎、修鞋匠、鑰匙大王等人,不僅掙到了血汗錢,而且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學會了經商的基本法則。當他們挖到第一桶金的時候,當他們的資本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這些人或回鄉創業,或在異鄉紮根發展,一個個成為了老闆,走向了富裕。
許多不願意吃苦的人都認為浙商的行為很不可思議,甚至有點看不起浙商。但是,許多年後,這些睡地板的浙商都成功了,小企業成了大公司,小資本成了大財富,這時候,大家才意識到,“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這句古話在浙江商人的身上得到了驗證。
浙江001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項青松出身於農民。項青松從不避諱自己的身份,相反,他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因為從小種過地吃過苦,學了很多很多東西。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1992年的時候,我在試製衛星天線,那個時候室外氣溫有40多度,有員工就講,老闆你要不要出去?我說沒關係,我覺得我現在比種地好得多了。我一直有這樣的心態,所以我做什麼都不覺得苦。”
青春寶集團董事長馮根生早年在胡慶餘堂當學徒時也是吃盡了苦。
胡慶餘堂建立於1874年,是胡雪巖創辦的。馮根生的爺爺是胡慶餘堂的第一代學徒,父親是第二代學徒,馮根生是第三代學徒。
胡慶餘堂的學徒要練的基本功很多,望、聞、問、切都要學,僅是中藥“整炮”這一項,就得學習原料的挑選、整理、乾燥、炒、炙、漂、煅、飛、洗、去毒以及遵古的配伍。而這些基本功的學習都要在三年內完成。馮根生是胡慶餘堂的“關門弟子”,除了學做生意,他還必須做一些雜活,諸如擦櫃檯、掃院子、給師傅打水盛飯等,因為,他沒有了師弟。
談起在胡慶餘堂做學徒時所受的苦,馮根生說:“做學徒是很苦很苦的,學徒3年期間不準回家。平時早上5點鐘起床,晚上10點鐘才能睡覺。早晨起來乾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認兩個小時中藥。認藥的數量是每天增加兩種,一年720種;三年下來,就是2000多種,要知道它的產地,它的藥性,比如是寒性、熱性的,還是溫性、涼性的。如此學下來,所有的中草藥都在你的腦子裡,這個藥治什麼病,配什麼方就全知道了。早晨,認完中藥,就開店門,擦櫃檯,什麼活兒都要幹,一直忙到晚上7點關門。然後再認藥,直到晚上10點才能睡覺。
“其實睡也是睡不踏實的,因為藥店是24小時接藥方。如果店外有人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