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2 / 4)

小說:美元刀 作者:匆匆

的掠奪。戰爭爆發以後,由於軍費開支猛烈增加,各國紛紛禁止黃金輸出和輸入,同時停止了金幣鑄造和紙幣與黃金之間的自由兌換,大量增加本國紙幣的供給,結果通貨膨脹一發不可收拾,貨幣競相貶值——當然,這種貶值實質上是對國內納稅人的盤剝。

到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國,在戰爭中士兵傷亡約80萬,軍費開支近100億英鎊,國民財富損失了1/3。對外貿易方面,1918年貿易額為13�16億英鎊,同時英國的出口額僅為進口的1/2。鉅額的貿易逆差,迫使英國變賣海外投資的1/4即10億英鎊去補償貿易的鉅額逆差。這場戰爭使得英國變成了一個債務國,只能透過舉借外債解決財政困難和貿易逆差。

戰前美國欠英國國債約30億美元,戰後英國倒欠美國47億美元,同時,英國內債因戰爭而直線上升,戰前英國內債為6�45億英鎊,戰後猛增為66億英鎊。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日不落帝國”經濟出現衰退,英鎊的強勢地位也就遭到了質疑。

而在大西洋另一岸,第一次世界大戰卻給美國帶來了普遍繁榮,大規模的戰爭物質採購極大地促進了美國各行業的發展。美國的繁榮不僅建立在新興工業的蓬勃發展上,還建立在競爭對手的經濟犧牲和信貸增長上。從1924 年到1929年,分期付款銷售額從20億美元增為35億美元,1926年,美國70%的汽車是透過賒銷實現的。更重要的是,美國工業品價廉物美,國際競爭力強勁,工業品出口越來越多,進出口相抵年年順差,數值由三四億美元至10億美元不等,積累起強大的資本盈餘。與此相對應,則是英國經濟停滯、日本經濟危機頻頻和德國鉅額外債。到了1929年,美國的工業產量至少佔世界工業總產量的42�2%,這一產量大於所有歐洲國家的產量,世界經濟格局因為一戰而完全改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戰火磨礪1926年博弈英鎊(5)

除了美國,世界各國的貨幣競相貶值,膨脹的英鎊、法國法郎和德國馬克等,相對於黃金和美元貶值,國內則是物價飛漲、大量失業,典型的經濟滯漲現象(stagflation)。但是稱霸世界一百年的英國是不願意看見金本位和英鎊的強勢地位崩潰的。

在最大債權國的美國和戰勝國英國的共謀下,1922年4月10日,在義大利熱那亞召開世界歷史上第一次國際經濟會議,史稱“熱那亞會議”。這次會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勝利者協約國戰後委員會決定召開的,也因其是對付共產主義蘇聯而著名。

會議的目的是創造被經濟學家稱為“金匯本位制”的國際貨幣秩序。其內容主要是,美元繼續與黃金掛鉤,美元還是1/20盎司黃金;其他國家不將自己的通貨換成黃金,而是換成英鎊。英國承諾允許英鎊換成黃金,同時也將它換成美元。作為條件,美國答應英國使美元與英鎊同時貶值,以免英國的大量美元準備金或黃金流向美國。

英國在1926年透過了該項法案,其他國家也約在同時期實行。法律規定,英鎊和其他通貨不能用金幣支付,只能用金條(塊)。就是說只有外國政府才可以拿英鎊或者美元兌換黃金,老百姓無法在生活中使用黃金。美國甚至立法禁止民間黃金交易。

正是在1926年,美元和英鎊在金匯本位制中成為兩種關鍵貨幣,成為各國貿易結算和外匯儲備的國際貨幣。而1926年的美國經濟實力,遠遠超過英國,美元對其他貨幣的壟斷正是形成於此。

美國的如意算盤是,英鎊由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經濟遭受重創,英國的通貨膨脹導致1英鎊在外匯市場上的價位跌到3�5美元。而英國當局基於英國的國家“尊嚴”,並企圖讓倫敦重新成為“強勢貨幣”的世界金融中心,錯誤地依舊依據傳統意義上的4�86美元兌現黃金。這種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的現象與今天的中國人民幣的“反常現象”如出一轍。

美國人斷定,這種“高估”了的貨幣——英鎊,必然導致外貿盈餘國家對貿易逆差的英國進行黃金擠兌,這足以使英國貨幣崩潰——這與現在的國際熱錢投入新興市場然後撤出導致的風險是一樣的,只不過前者流失的是黃金,後者流失的是外匯。這樣,英鎊倒下來後,美元就可以取而代之。

果不其然,為了維持1英鎊等於4�86美元的高價,英國應該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貨幣緊縮,縮小貨幣流通量,這樣可以使貨幣的“含金量”更高,這樣必然就要降低工人工資,使物價降下來,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