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的能力是如何改變這些公眾人物的生活?
4.在你的生活中,你認為哪些人是有效溝通者?他們的溝通為什麼是有效的?
與你的同學或同事比較、討論並解釋你的答案。你的答案裡有多少內容與他們相同?他們做出該答案的原因與你一致嗎?
根據本書所使用的定義,溝通包含了各種型別的行為和各種場合下的情形:公開的和私下的,商務場合和社交場合,家庭和學校,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儘管情形不同,但都為一根共同的線索所聯結——即人類符號的相互作用,或者人們使用一個符號體系(語言)來分享思想、感受、信仰、態度、風俗和理念。閱讀本書,你將會學習到人類符號的相互作用,這種作用發生在人類個體、團隊、組織、文化和共文化中。你也能更多地瞭解溝透過程的本質:聆聽、思考、在公開場合下講話、在小團隊內講話、與人際關係網中的某個人、某兩人或少數人談話。運用談話與人溝通的能力,將會是決定你在課堂、職場、乃至個人生活中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做一名有效的溝通者,能節約時間、讓生活更舒適、讓人們成功地建立和維護各種關係,同時促進個人目標的實現。
我們為什麼要研究溝通力?
儘管已經與人溝通了多年,但你也許還沒有機會去學習和了解溝通力方面的知識。溝通的能力似乎是與生俱來的,因為,除非有生理上的缺陷,我們大多數人都具備了開口說話的能力。但是,溝通的能力(並非單純的說話)是後天習得的,成為一名合格溝通者的過程是艱難而漫長的,貫穿一生。當然,如果你能努力學習溝通原則和概念,並在日常生活中予以應用,也能加快這個程序。溝通的這些技能,能讓你在職業發展、道德行為、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建?積極的交往關係等方面都獲得好處。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快速變革的時期。在當今社會,簡明、有效地溝通是讓生活更成功的關鍵。
溝通和我們的科技社會
你還能記得自己不依賴任何形式的科學技術進行溝通是在什麼時候嗎?最可能的答案是,明確地回答“不記得了”。即使回憶起自己的襁褓時代,你的父母也許會在你的搖籃裡放置一個雙向嬰兒監視器,你一開始哭,監視器就會發出報警聲。在許多方面,那個雙向嬰兒監視器也許就是你與這個通訊技術快速發展的世界所發生的第一次互動。今天,嬰兒監視器已經消失了,但是你依賴大量的科技物品來與自己生活中的人們保持聯絡。我們稱之為社交媒介——它是易於獲取的科技產品,能促進與他人的溝通、互動和聯絡交往。
科學技術加速了溝通程序,這為有意義資訊的傳送和接受都增加了挑戰。我們使用社交媒介來維繫自己的社交網路——基於友誼、家庭、共同興趣、信仰或知識而聯絡在一起的一群個體。我們現在的社交圈子遠遠大於以往。請參見圖1?1。時間軸描繪了技術的革新過程。在19世紀到20世紀中葉,人們的社交圈子較為簡單,主要由有規律交往關係的密友和家人組成,也還有一些其他人,主要借信件往來或不多的電話保持聯絡。到19世紀末期,第一臺電話問世,家人和朋友都非常興奮,因為現在他們可以方便地保持與他人的聯絡。請注意觀察時間軸的左半部分,重要的時間節點間有較大的跨度。科技在進步,但是進展緩慢。現在,觀察時間軸右半部分
請注意觀察時間軸的左半部分,重要的時間節點間有較大的跨度。科技在進步,但是進展緩慢。而時間軸的時間點。1962年,第一顆通訊人造衛星(電星1號)成功發射,1973年,第一部手機問世,從此科技開始飛速發展。在短短几年時間裡,第一條簡訊成功傳送,谷歌(Google)進入網際網路行業,臉譜網、聚友網(MySpace)、影片網站YouTube和推特等社交媒介產品不斷興起。
如今,與祖先相比,我們的社交圈子顯然要複雜得多。我們高度依賴臉譜網來與不同國家的朋友和世界保持聯絡;我們給朋友發資訊來約定時間,或者制定稍後的計劃;我們登入YouTube影片網站,檢視傳遞某些資訊的、有點小幽默的影片(我們也可以上傳自己的影片);我們透過推特傳送“微博”,向世界(關注我們的人們)更新資訊;我們的iPhone或其他智慧手機可以收到重大新聞提醒資訊。而最讓人振奮的是,所有的這些事情,我們都能用幾秒鐘的時間在自己的臺式電腦、膝上型電腦、甚至手機上完成。這些社交媒介就組成了我們要實踐溝通技能的主要平臺。無論身處何方,我們都能介入到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