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小兒子則認為自己喜歡T恤,這樣穿沒問題,其他人也會有類似的穿著。母親和兒子都不想改變自己的觀點,於是開始爭吵。兩個人越吵越兇,聲音越來越大,直到另外一名家庭成員來阻止這場爭論。在這個案例中,正如第一個誤區所描述的,溝通行為本身或溝通的數量都無濟於事,溝通的內容決定結果。
社交媒介的便利性,讓我們能以極快的速度去傳送電子資訊,在臉譜網上張貼公告。你是否曾在短短的幾秒鐘內收到某個朋友的大量簡訊?也許最初的簡訊是想更正他無意間傳送的錯誤詞彙,但結果變成了,他傳送了一個簡訊來更正一個小錯誤,然後一大堆其他道歉簡訊加諸於談話之中。一則仔細編輯的簡訊遠比一堆包含編寫錯誤的簡訊要有效得多。
誤區3:溝通內涵就是所使用的詞彙
如果你姐姐對你說,她覺得有點不舒服,這對你意味著什麼?她是病了?感冒了?或者胃疼?還是她的精神狀態有點抑鬱?在缺乏具體情境和更詳細資訊的情況下,存在多種可能性,這句話所呈現的狀態也就不夠清晰。如果她說自己感冒了,有點不太舒服,這個資訊夠明確嗎?是的,至少縮小了一部分選擇項。“我不太舒服”的說法本身也是相對的,可能會讓人產生疑惑;也就是說,你和她即使面對同一件事,感受可能也不盡相同。有些人面對一點輕微的不適,可能會說“我不太舒服”,而另一些人說這個話時可能意味著很嚴重的病。溝通時所選用的詞彙本身也許就能代表多種程度或多種型別的條件。因此,溝通的內涵取決於人,而不是由其使用的詞彙所決定的。
溝通詞彙隱含著溝通含義,這也許是人們對溝通最嚴重的誤解了。只有當人們為詞彙賦予內涵時,詞彙本身才會有含義。由於沒有任何兩個人具備完全相同的背景和經歷,因此不可能出現任何兩個人為所有的詞彙賦予相同的含義的情況。所以,詞彙的含義不能與所使用詞彙的人割裂開來。
誤區4:我們具備與生俱來的溝通能力
許多人認為,我們天生就具備溝通所需的體力和智力基礎,因此,溝通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實際上並非如此。正如我們所做的很多事情,溝通的技能也是需要後天習得的。我們大部分人都有繫鞋帶的身體能力,但我們仍然需要去學習如何把鞋帶繫上。同樣,我們大部分人天生就有看東西的能力,但這並不足以支援我們去閱讀。閱讀需要我們認識字母、獲得詞彙並加以練習。溝通力則不僅需要我們具備溝通的能力,而且要理解人們的溝通是如何發生作用的,還要能擁有去使用知識的機會。
誤區5:溝通是可逆的
我們所有人在溝通中可能都會出現失誤。我們也許認為自己能收回某些話,但實際上這是不可能的。一旦宣之於口,就覆水難收;傾聽者要去消化這個資訊,而談話者則不得不進一步解釋和彌補已經說過的。例如,在某個盛怒的時刻,我們可能會說出之後讓自己也後悔的話,並請求對方“忘了剛才我說的”。儘管另一個人也許會原諒我們怒火下的言辭,但並不意味著他或她會忘記那句話。書面溝通情況下,在對方看到書面語言之前,我們也許還能挽回。但在口頭表達情況下,對方能立即聽見並會對我們所說的做出反應,即使有時候我們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並非出於我們的本意。
如果你給上司或同事發郵件,請關注一下你的資訊接收者,這很重要。如果你在郵件中提及了一個敏感事件,並快速“傳送”出去,稍後你也許就會發現,老闆也被不經意間列在了抄送人行列中。如果你並非有意把這個郵件傳送給上司,你可能會要尋找說辭。請時刻謹記,溝通是不可逆的過程。在面對面溝通中,在我們透過社交媒介傳送資訊的那一刻起,該資訊就能為世界所看到,也能對此做出反應。因此,謹慎組織思維,選擇合適詞彙,然後再傳送(編寫)資訊,這是非常重要的。
提升溝通力
1.我們必須理解溝通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意識到溝透過程的複雜性以及溝通的不同型別,知曉面對面溝通方式有別於藉助社交媒介開展的各種溝通。
2.我們也要意識到,溝通的幾個誤區會阻礙我們提高有效溝通的能力。
3.優秀的溝通者們建立了一個涵蓋面較寬的溝通行為節目表(repetoire),從中可選擇一系列溝通行為。20
4.良好溝通者具備同時協調多個溝通任務的能力。例如,一個優秀溝通者能在選擇傳遞資訊方式的同時,考慮到接收者的各種不同回應,並在第一次溝通嘗試不成功的情況下制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