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經濟的總方針,同時開始了一系列的國民經濟改革的試點。
這次會議,劉少奇沒有參加完,就出訪朝鮮了。在朝鮮,他同金日成會談時,談到了中國經濟建設的經驗教訓。
劉少奇說:“經濟工作方面的經驗,就是基本建設搞得太多了,對人民生活、農業、輕工業注意得不夠。搞基本建設過多,就是搞工廠,搞擴大再生產過多。很多人只注意擴大再生產,忽視簡單再生產。”
劉少奇不能不為中國這樣一個向來以人口眾多而自豪、以人口眾多作為經濟建設的動力的觀點擔憂:“我們有六億人口,很快就有七億,對我們的壓力很大,以後要認真搞計劃生育。”
回國後,劉少奇馬上就找來薄一波,要他彙報工業生產情況。
劉少奇繼續對基本建設投資仍然沒有消除的上馬現象提出了批評。他認為,這是一個幾代人都要記取的教訓。
10月23日,劉少奇繼續聽取薄一波彙報,提出要勤儉建國。對現有的工業管理體制,劉少奇對薄一波說:經濟區不能完全和行政區一致。經濟要全國統一,通行無阻。成立汽車、拖拉機廠不如組織汽車、拖拉機總公司,飛機、造船都可以成立總公司。托拉斯是全國性的,全國設總公司,分公司負責幾個省,它的任務由總公司分配,不由總公司管。
據薄一波回憶,這是劉少奇再一次談起托拉斯的問題。
實際上,早在1960年3月之前,劉少奇就提出過成立托拉斯的問題。
1960年3月30日,鄧小平在北京傳達不久前的天津中央工作會議時說:要隨著生產建設的需要,不斷地改進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中央考慮3年規劃時,議過托拉斯的問題,需要在這方面提起大家的注意。過去少奇同志曾多次講過,淮南的煤,馬鞍山的鐵,可以布點搞兩個鋼鐵基地。過去,一個由煤炭部管,一個由冶金部管,不能很好協作。要解決這個矛盾,把這個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改變一下。
看來,劉少奇主張搞托拉斯,不是一次兩次,而是多次。而國民經濟調整,又給了他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在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情況下,劉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決定對工業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逐步減少行政管理辦法,增加經濟管理辦法,在工業、交通等部門組織專業公司。
。 最好的txt下載網
劉少奇支援了農村“包產到戶”(13)
這就是劉少奇所說的:用經濟辦法管理經濟。
10月24日,劉少奇再次找薄一波繼續彙報工作。在這次彙報中,劉少奇明確了自己的態度:
體制問題要好好研究。
管企業的組織要更接近企業,接近群眾。我們現在的辦法是中央各部和省、市的廳、局都干預經濟,這是超經濟的辦法,不是資本主義的辦法,是封建主義的辦法。
要組織國內的統一市場,就要組織統一的生產。重要的工廠、交通要統一管。由行政機關管,不如由公司管。資本家管工廠是管得好的,他們的壟斷公司內部很有組織。我們的管理方式應該比他們進步,應該做到更節省、更進步、更講經濟核算、成本更低。不能比他們更壞、更差,成本更高、矛盾更多,比他們還落後。當然,這樣做變動很大,但是有基礎。要全國統一,不受地方的干擾。地方政府只搞監督,可以抽附加稅,搞市政建設。這個問題,已有資產階級成功的經驗,還有社會主義國家和我們自己的經驗。
資本主義管理企業的經驗,特別是搞壟斷企業的經驗要學習。蘇聯好的經驗也要學。托拉斯、辛迪加、國家資本主義等等,列寧不是早就講過了嗎?考慮一下,如何管理好企業,無非是有組織、有計劃和減少官僚主義。
中央成立部,各省成立廳,都是行政機構,管理企業,恐怕不合適。企業要搞經濟核算。組織專業公司管企業,可能比行政機構管得好一些。
組織全國的專業總公司,可以試試看。……各部的局改成公司,不是行政組織,而是企業組織,這樣,可以進一步接近生產,接近企業,變成業務機構。
劉少奇還提出,像一機部,可以組織幾個總公司,成立汽車總公司比成立汽車局要好,鋼鐵也可以成立公司,有些礦也可以考慮成立採礦公司,還可以成立有色金屬總公司、航運總公司等等。這樣,就分清楚了,“將來各種公司成立後,物資局只管仲裁、調劑、儲備。”
兩個月後,劉少奇再一次提出了試辦托拉斯的問題,批評了原有的管理體制存在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