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3 / 4)

劉少奇說:要考慮到中國是一個大國,將來工廠會越來越多,怎樣管理才能對國家有利?首先要撇開個人主義、地方主義、行業主義,要放在“分配製度、財政制度”中研究。體制方面,也要改革,“我們過去都是行政機關管工廠,用行政辦法管理企業。過去蘇聯也是這樣搞的,證明不行。統統改成公司,無非是幾十個,百把個公司”,這樣,“部就輕鬆了、搞平衡、檢查、監督,幫助公司搞好工作。廳、局也去搞這些事,不直接插手管工廠。”

劉少奇說:“要撇開‘利潤分成’、‘產品分成’和‘誰說了算’、‘誰大誰小’來考慮問題。這不是大公無私,有點私哩!”

劉少奇說:搞大公司,辦托拉斯,“這個問題,好好討論一下,醞釀醞釀。能試驗更好,大概必須試驗。石油部就可以當作公司搞,不要搞石油廳了。”

說到這裡,劉少奇按捺不住,有些激動:

總而言之,我們要解決這個問題。現在蘇聯沒有解決,所有社會主義國家沒有解決,我們也沒有解決,將來勢必要解決。現在一討論,就是“條條”、“塊塊”。

黨委和政府超脫一點,不好嗎?站在公司之上、矛盾之上,有問題我們來裁判,不要做當事人,不好嗎?有的廳局長、工業書記、商業書記、煤炭書記都滾到裡面去了,不看全域性。自己不滾進去,不是聰明的辦法嗎?超脫一點,就有全域性觀點了。黨和政府不是不管,是怎樣管的問題。管計劃、平衡、仲裁、監督、思想政治工作。生產由公司、工廠去經營。

不久,薄一波就向毛澤東彙報了這方面的情況。毛澤東也很贊成劉少奇的主張。1964年1月7日,毛澤東說:“目前這種按行政方法管理經濟的辦法,不好,要改。比如說,企業裡用了那麼多人,幹什麼!……用那麼多的人,就是不按經濟法則辦事。”

劉少奇支援了農村“包產到戶”(14)

劉少奇、毛澤東先後表態,國家經委就開始了試辦托拉斯的試驗工作。

自1964年第三季度開始,這些具有托拉斯性質的行業公司陸續試辦。

劉少奇說:托拉斯辦起來了,上面部的工作就少了。企業讓托拉斯去管,部只管做計劃,進行監督、檢查,做群眾工作。石油部和煤炭部可以改為公司,各廳、局一律取消,叫分公司,改兩個部做試驗。

這可以說是一次偉大的試驗,並終於在20餘年後大規模付諸實施。那就是改革開放以後的事情了。

1965年5月10日至6月7日,國家經委黨組召開了一次托拉斯試辦改組座談會。6月1日,劉少奇聽取了試辦工作彙報。

劉少奇說:“要不要辦托拉斯,在認識上是否一致?聽說總的是一致的,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有不同意見好嘛!”我們是社會主義經濟,是有組織、有計劃的經濟,“要提高質量,增加品種,降低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技術,適合人民的需要。”

劉少奇說:

社會主義應當比資本主義組織得更好。如何組織?工業七十條只是管一個企業內部的。而一個行業,整個國民經濟,都要有組織、有計劃。當然也不能太絕對,還有一些集體的、個體的經濟。

辦托拉斯就是要組織起來。不只是一個企業要組織起來,一個行業要組織起來,整個國民經濟都要組織起來。你們考慮一下,一個市,一個省,全國,這麼多工廠,怎麼很好地組織起來?要算總賬。試辦托拉斯的目的,就是要解決整個國民經濟更有計劃些,更有組織些。

辦托拉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資料,但都沒有完整的經驗,要我們自己創造。托拉斯不是隻辦12個,我們要把眼光放大一點,全面看問題。

這次座談會作出了一個決定:把1965年工作的重點繼續放在辦好現有的托拉斯上,暫不擴大全國性托拉斯的試點範圍;少數條件比較成熟的行業和地方,可再試辦若干區域的或地方的托拉斯。

但是,不久,“文化大革命”轟然而起,試辦托拉斯不僅僅被迫中斷,而且遭到了鋪天蓋地的批判。

試辦“托拉斯”,可以說是劉少奇在經濟工作問題上的一次對原有的經濟管理體制的突破,也為後來的“政企分開”開啟了一條道路。199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對國務院的諸多部門進行合併,使許多政府管理部門向企業轉化,這不能不說是一次非常明智的選擇。

國民經濟調整工作,在劉少奇主持下,自19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