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小說:白金漢宮的倒影 作者:莫莫言

英國工業地位的下降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工業革命的實際含義。當然,不能否認在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曾起到過先驅作用。與其他一些仍然以家庭作坊製為重心的國家來說,英國工業革命的確具有歷史性的突破意義,而且也為英國創造了大量的財富。18世紀對英國來說,是為輝煌奠定基礎的時代。然而這個基礎並不穩固,英國的經濟結構仍然存在嚴重的失衡現象。1851年,英國的農業人口依然佔據很大的比例,在煤礦和棉紡織業勞作的工人更是不計其數,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依然是英國的主要經濟來源。保護這些傳統經濟的發展,的確曾是英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優勢。然而1870年之後,這些產業經濟就已經落後。當時的世界市場正在走向多元化,需要的是先進技術以及相應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顯然英國保守的經濟體制已經無法滿足世界市場的需求。英國在1870年之前出現驚人的工業化速度,並沒有改變其農業經濟為主體的經濟結構,第一次工業革命進行的並不徹底。

不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為第二次工業革命打好了基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起點相對較高,再加上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化程序大大加快。可是英國並沒有在發明創造上佔據優勢,儘管英國在這個時期發明了合成燃料、貝氏鍊鋼法、蒸汽渦輪等,但是其他大型發明,比如汽車、內燃機、柴油機、打字機、電話等卻是德國人和美國人的。而且,英國的一些發明創造因為某些人為的因素,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甚至被其他國家掌握,並且被超越。單這一點,英國與美、德相比,就已經拉開了差距。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很多國家開發了許多新工業部門,美、德等國家開始紛紛將資本轉移到新興工業上,而且獲得了不少利益。英國一看這個市場利潤不小,便也準備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但是國家資本都被牢牢套在了傳統工業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資金投入。這樣一來,英國的新興工業又被甩在了其他國家後邊。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英國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反而其傳統優勢也逐漸失去了競爭力。英國人引以為豪的鐵路系統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後黯然失色,從前蜂擁前來考察學習的外國調查家再也不來了,他們認為英國的鐵路已經沒有什麼值得學習的了。而且在這個時候,英國的黃金儲備量不到4000萬英鎊,而俄國卻已經接近1億,嚴重挑戰著英帝國在國際上的金融地位。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二次工業革命,英國在世界製造業總產量中的比重下降了將近10%,貿易額也下降了9%。然而,同期的美國、德國等國家已經成功地轉型為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其工業化水平使英國望塵莫及。

英帝國看著四周的鄰居,都有了飛躍性的發展,自己世界第一的地位也開始動搖,不得不為將來的發展做打算。然而,英國並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而是依然故步自封。英帝國沒有意識到,一個國家的發展在於創新,要善於接受新的思想和新技術。德國在這一點上就做得很好,它在兩次工業革命中接受了新的科技成果,將本國的電力、化工、石油、電器等與第二次工業革命休慼相關的行業發展起來。19世紀70年代,德國就有了自己的化工研究開發實驗室。除此之外,德國對教育的重視也是可圈可點。當時德國的大學教育在世界中處於領先水平,很多德國的科學家和學者都出自大學。德國將科學研究與教育結合在一起,使大學成為科研前沿。據統計,1902年,德國有4000個化學家,其中三千多個是大學畢業生。

txt小說上傳分享

贏了兩場世界大戰卻失去了一個帝國(2)

但是這個時候的英國還在老路上摸索,其實工業革命最重要的是接受一種思想,具有創新發展的意識,而英國正是缺少了這種思想。到了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美、德的科研工作已經遙遙領先,科學研究機構體系相繼建立並逐漸趨於完整,遺憾的是,英國並沒有充分認識到科研發展的重要性。

英國當時教育體制非常落後,這也是英國經濟落後的重要原因之一。不錯,英國有世界著名的高等學府,牛津、劍橋,這兩座大學迄今為止仍是無數年輕人的夢想之地。可是在1870年以前,英國沒有一部完善的教育法規,國民教育相對歐洲其他國家來說也有待提高。英國的大學教育,並不是為了培養有作為、有技術的職業者或科研工作者,而是培養了一批沒有創新意識的紳士。在那個時代,劍橋、牛津大學畢業的學生,大多在政府部門、宗教等機構工作,幾乎沒有人願意涉足商業或科學領域。1902年,英國僅有1500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