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換取對詩人的培養,而是說詩人對苦難家園的傾心關注。陳毅身處亂世,他強烈地關注著國家、民族的現在和未來。身處逆境,卻不因為環境的惡劣而動搖自己的意志。他有著對美好未來的暢想:“嚴冬過盡綻春蕾”。 陳毅是多情的。痛苦的三年游擊戰爭中,他飽受艱辛和災難,但這些在他詩歌中卻以浪漫、夢幻的筆觸表達出來,他以苦為樂,把自己對生活的熱愛,對革命的豪情,對光明的前途憧憬,盡寫詩中、詞中。苦難多彩的生活經歷,溫柔敦厚的熱情,幻化成一個儒雅清麗的將軍形象浮現在許多人的心目中。 他是一位戰功卓著的元帥。 他戎馬一生,戰功卓著,為革命功不可沒。在巴黎,他參與學生運動,被押解回國,是他參加革命的起點。“八一”南昌起義,他追趕上革命隊伍,和朱德一起率起義軍走上井岡山,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在中央革命根據地,他率軍參與了五次反圍剿,運籌帷幄,一次次靈活機動地打擊了敵人,取得了許多重大的勝利,為紅軍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紅軍長征,他因傷留下,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在敵人心臟裡鬧革命,這無疑是很危險的,也是很艱難的,陳毅不僅堅持下來,而且還使南方的游擊戰爭開展得有聲有色,組織了一支龐大的游擊隊,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下了一塊碩大的基石。抗戰時期,他領導的南方游擊隊組建成新四軍,一方面,他率軍有力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軍,另一方面,他機智地應對國民黨反動派製造的一起起###摩擦事件。解放戰爭中,他率華東野戰軍連續取得宿北、魯南、孟良崮戰役的勝利,以“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英雄氣慨,率軍全殲敵王牌軍74師,繼而揮師參加淮海戰役,從山東一直打到江南,攻下南京、上海,解放了華東大片國土。他轉戰千里,盡心竭力地為革命奉獻著他的才智和勇氣。解放後,他又積極地投入到新中國的建設中來,為上海的穩定和繁榮,為建設新中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十大元帥之一。 他是一位舉世矚目的外交家。 新建立的中國,廣大人民獲得了新生,中國不再受到列強的欺凌,但當時的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極其低下,為扭轉這種狀況,陳毅配合周恩來做了大量的外交工作。豐富的閱歷和知識,在外交談判中的凌厲的作風,使他成為世界矚目的傑出的外交家。他為中國與亞非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的友好往來,為中國在國際上得到承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提高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他頗具詩人才氣的外交風範,他深謀遠慮的外交思想,至今仍是我國對外交往的楷模。陳毅,詩一樣的名字。其實正是因為他具有詩一般的氣質,所以他也具有天真的一面。他沒有想到他會成為“文化大革命”的殉葬者。然而事實上,文革的災難卻降臨到這個革命家、軍事家和外交家的頭上,他在憂鬱中逝世,是我國革命事業的一大損失。 陳毅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傑出領導人。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忠於人民,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奉獻出了畢生的精力,他的偉績將彪炳千秋。 &nbsp&nbsp

劉伯承小傳(1)

(一)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於四川省開縣趙家場。他出生時正逢祖父去世,全家披麻戴孝,所以便喚他“孝生”。後來父親按家族譜序,給他取學名劉明昭,字伯承。劉伯承祖上靠開荒種地和打鐵為生,生活非常貧困,到了祖父劉正富時生活才稍有好轉。5歲時,劉伯承被送往私塾求學,成績優異。可在他14歲時,父親便病逝了,他被迫輟學,種田割草,挑煤織蓆,以他稚嫩的雙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擔,然而全家仍要靠借債度日。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旨在推翻清王朝的革命風潮此起彼伏。劉伯承毅然參加了反對清政府的學生軍。曾有人勸他經商發財,他慷慨激昂地說:“大丈夫理應仗劍拯民於水火,豈能只顧一身之富貴,纏戀於家中老小?”1921年,劉伯承滿懷壯志考入重慶將校學堂,年底,即以各科全優的成績提前畢業,被分配到熊克武的四川陸軍第5師,第二年以排長身分開始了他的第一次戰鬥。由於缺乏經驗,這次戰鬥失敗了。多年以後回憶起來,劉伯承坦率地說:“當時我有勇無謀,這一仗沒有打好。”劉伯承並不是天生的軍事家,他天才般的指揮藝術和赫赫戰功都是經過孜孜不倦的學習和一次次實戰拼打摸索出來的。1913年,劉伯承參加了熊克武等發動的四川討袁戰爭,因表現突出在火線上升任連長。 1916年劉伯承回到四川,與王伯常、康雲程等組織成立了“四川護國軍第4支隊”並擔任軍事指揮。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