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山東解放區。南線敵軍以八個整編師進犯臨沂,北線敵人以三個軍南下策應。根據敵強我弱的態勢,陳毅指揮解放軍以少數兵力奮勇阻擊南線之敵,主力則晝夜兼程,北上萊蕪殲擊李仙洲集團。經過三晝夜激戰,全殲該敵6萬餘人,活捉李仙洲,收復山東城市十三座,給敵人以沉重打擊。蔣介石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遭到慘敗後,被迫收縮兵力,對陝北和山東兩解放區實行所謂重點進攻。為了粉碎敵人的重點進攻,以新的勝利配合全國各個戰場的反攻,陳毅領導華東野戰軍發動了“虎口拔牙”的孟良崮戰役。在南征北戰中,陳毅以極大的耐心,尋找戰機,掌握最大限度的主力在手,等候進攻之敵發生過失,終於從正面敵人一字排開的八、九個整編師中,尋著驕橫不可一世的國民黨王牌軍整編74師,四面包圍,各個殲滅,擊斃了敵師長張靈甫。這一仗,殲敵精銳部隊4萬餘人,沉重地打擊了敵人重點進攻的氣焰,氣得蔣介石直嘔血。 1947年夏,人民解放軍轉入全國規模的戰略進攻。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突破黃河,挺進中原,以大別山為中心,馳騁於淮河以南、長江以北廣大戰場,有力地打擊和大量地殲滅了敵人。陳毅也率領華東野戰軍外線兵團進軍豫皖蘇,與劉鄧大軍配合作戰,在中原大量殲敵,建立中原解放區。山東兵團留在內線堅持打擊敵人。同年秋,陳毅赴陝北,爾後,即赴江淮地區與劉伯承、鄧小平匯合,使兩大野戰軍更密切地配合作戰,連續殲滅了國民黨軍隊大量有生力量,解放了大片城鄉。1948年11月,中央軍委決定,由陳毅、鄧小平、劉伯承、粟裕和譚政林等五人組成總前委,指揮60多萬解放軍,進行淮海戰役。經過六十五天艱苦奮戰,全殲國民黨精銳部隊二十二個軍、五十六個師共55萬5千人,基本上解放了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至此,遼瀋、平津、淮海三大戰役勝利結束,蔣介石主力部隊基本上被我軍消滅。不久,毛澤東發出人民解放軍打過長江、向全國進軍的命令。陳毅和劉伯承、鄧小平等統率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解放了南京和江南大片土地,摧毀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老巢。在二十二年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中,陳毅為推翻黑暗的舊中國,建立光明的新中國立下了不可磨滅功勳。解放後,陳毅任華東軍區司令員兼上海市長。他忠實執行黨的革命路線,在恢復國民經濟和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鬥爭中為建設社會主義的新上海做出了成績,為加強我軍革命化、現代化建設作出了貢獻。1954年,陳毅調中央工作,擔任國務院副總理,以後兼外交部長,還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在兼任外交部長期間,他協助周恩來總理,堅決執行黨的外交路線,十次陪同周總理出國訪問,團結亞非拉廣大朋友,反對蘇修美帝,做了許多工作。陳毅是周總理很得力的助手,在國際上享有崇高威望。&nbsp&nbsp

陳毅小傳(3)

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陳伯達以及江青、張春橋等資產階級野心家、陰謀家肆意推行極左路線,破壞黨的戰略部署和方針政策,煽動“打倒一切”、“全面內戰”。他們對陳毅等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極端仇視,瘋狂地進行詆譭、誣陷和迫害,殘酷鎮壓廣大革命幹部和群眾,以達到他們篡黨奪權的目的。陳毅駁斥和抵制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並與林、江集團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在林彪集團的迫害下,陳毅癌症復發,於1972年1月6日逝世,享年71歲。&nbsp&nbsp

作者點評

陳毅是一個極富詩情的元帥、外交家。他多彩的人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動人的故事和人生經驗。 他是一位天才的詩人。 一般而言,一位知識分子投筆從戎,身上或多或少帶有一些“酸氣”,而陳毅,卻沒有這些“酸氣”,將經歷的苦難、艱辛轉化為一行行詩句。他與惡劣的大自然,與黑暗的社會頑強地搏鬥著,他發出振聾發聵的呼喊,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濟世救民的宏願,他用艱辛和汗水鑄成了他詩的精魂。他的詩中透出堅強不屈的毅力,有著他對光明的渴盼,有著他戰勝困難的決心。他寫道: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艱難的戰爭環境成為他冶煉靈魂的熔爐,愈艱難,愈能顯見一個人的思想和靈魂。三年游擊戰爭,面對敵人的“刀尖”,他沒有退縮,他在莽叢中躲過死亡。在他認為行之將死時,他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千千萬萬生活在黑暗社會的人民,而是為這些未解放的人去繼續奮鬥:“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自古道“國家不興詩家興”,這句話告訴我們的不是以國家的衰亡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