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聽話地躺在床上看著玄燁,臉上染上了紅暈,羞澀的低聲說道“榮兒又有了皇上的孩子。”
玄燁看著榮兒臉上的紅暈笑著說道:“是啊,朕一知道便來探望你了,聽說你染了風寒,好好照顧自己。”想想榮兒跟著他已經有八年了,可是每到兩人獨處時,臉上仍會泛起羞澀的紅暈,這紅暈會讓玄燁相信這八年來,榮兒沒有變,依舊如當年一樣。
“皇上的眉頭又是皺著的,皇上又有了煩心事,是因為張常……張樂琪嗎?”榮兒想起了張樂琪已經被撤了封號了,忙改口。
“沒有,她受到了懲罰,朕也沒有必要去耿耿於懷,朕在憂心朝事。”玄燁輕聲說道,有手輕探了榮兒的額頭,還好並沒有高熱。
榮兒點頭說道,“是南方又有讓皇上煩心的事兒了。”榮兒心疼地雙手輕輕握住玄燁的手。
玄燁反手握住榮兒,感受著手中那雙柔胰傳給她的溫暖,輕聲說道:“是啊,朕沒什麼好瞞你的,朕只是覺得朕這個皇上當得不合格,被敵人一步步緊逼卻找不到破敵的有效方法,朕真怕哪一天被逼得沒了退路,到那個時候該怎麼辦。”
“皇上您自己也說了,您只是暫時未想到破敵的方法,但榮兒對您有信心,您一定會想到的。”榮兒不懂戰事,她只知道,她要給皇上信心。
“嗯,也許吧。”玄燁起了身站了起來,在屋中來回地走動。
榮兒也坐起了身,沒有說話,只是默默看著玄炫,她知道他又在思考著什麼事兒了。
許久,玄燁輕聲說道:“國庫告危,有大臣建議納捐籌銀,可這官員任免朕認為當以才任用,科舉考試方能得朝廷可用之才,朕的心很矛盾。”玄燁略一思索接著說道,“朕在想國之策,無外乎考慮兩點,其一,為長遠策,可能初時效果不大,仍堅持之,日久方可見效;而其二,為眼前策,此策長遠也許有弊,但卻可解決眼前之困。朕想也許真的不能武斷地說當以長遠考慮還是以眼前而考慮,而該視時而定。就比如這捐納之策,於長遠來說,禍國害民,無一點益處,但卻可解決眼前國庫空虛的危勢。”
榮兒笑著插話道:“於大清,當前乃國家存亡之危,所以當考慮眼前策,對嗎?”
玄燁輕輕地點點頭,“可朕又在想這捐納之官若上任後不能為民辦事,反而激起民憤,那是否又如搬石砸自己之腳呢?”
“這……那就對捐銀之人進行嚴加稽核?品行不端者不允捐納?”榮兒也蹙著眉頭問道。
玄燁無奈地重重嘆口氣,“或許朕真的想不了那麼多了,國危在即,軍需甚眾。”
榮兒知道,皇上已經有了主意。
康熙十三年九月,兵部會議,滿漢所有在職官員以捐火槍來加官級,此外生員捐三十杆火槍、閒散弟子捐四十杆,準進入國子監讀書,而富甲捐四十杆,給予九品頂載。
康熙十三年十月,由於叛變區域眾多,為了平叛,急需大量錢糧,清廷正式復行捐納之制。對不同身份人的捐納規定如下:
現任文武各官和鄉紳捐銀二百兩或米四百石者,準記錄一次;捐銀三百兩和四百兩或捐米六百石和八百石者則分別記錄二次和三次;待總計捐銀五百兩或捐米一千石者,準加一級。
進士、舉人、貢生捐銀八十兩和一百五十兩或捐米一百六十石和三百石者,出任之日分別記錄一次和二次;待總計捐銀三百兩或捐米六百石者,出任之日準加一級。
增生、附生、青衣等生員,視其捐銀或捐米的不同數目,可轉禮部送國子監讀書。
富民捐銀一百兩、一百五十兩和二百五十兩或捐米二百石、三百石和五百石者,分別給予懸匾示旌、九品頂帶榮身和八品頂帶榮身。
於此同時也對捐納資格進行了一些限制:
凡屬大計貪贓、丟城失地、盜騙錢糧、科場舞弊、作惡害民者及三品以上革職官員,不準捐納。但是,如因逃人盜案、拖欠錢糧及貽誤公務而被革職者,自四品官至九品官,視其不同捐銀數目,給予原品頂帶榮身。曾經被革去進士、舉人者,捐銀一百五十兩或二百五十兩,分別給予九品頂帶和八品頂帶榮身。
此後三年間,因軍需一再短缺,對捐納條例也有多次增改,如奈米菽、馬草、鳥槍、弓箭等等都被列入其中,三年捐納清廷共得捐銀二百餘萬兩,而捐納知縣已達五百餘人,太學生員增至數十萬人。同時,清廷又制定招民墾田酌量錄用制,規定凡屬貢生、監生、生員及百姓墾田三十頃以上者,奏過吏、兵二部,試其文藝程度,分別授予知縣、縣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