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3 / 4)

小說:康熙後宮 作者:吻火

守備、百總等官。但是,如地方官員對被招民墾田未足額數或墾田錢糧未經起解而擅具題者,照例議處。

捐納之制一直持續到康熙二十年,判亂平定之時。

******************************************************

後面的納捐之制算曆史資料,由於裡面提了很多的名詞,如“生員”“貢生”“監生”這些詞,所以順便附一資料,讓大家瞭解一下清代的科舉之制:(引別處資料,玥彤整理後進行一個簡單明瞭的綜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清代士人在應科舉以求功名的路上,要經過考取生員、考取舉人和考取進士這三個步驟,所以清代的考慮也就是:生員考試,舉人考試,進士考試。

★而清朝的一般教育機構分:私塾、社學、義學;府學、州學、縣學;國子監

一、私塾、社學、義區:兒童接受啟蒙教育的地方,私塾:類似於今天的私立學校、社學:類似於今天的公立學校、義學:類似於今天的民辦學校。這三個地方的學生稱為“童生”可參加科舉考試。

二、府學、州學、縣學:國家出錢建的官學,童生經過考試進入,稱為“生員”,俗稱“秀才”,其入學考試為科舉制中的初級考試,三年錄取兩次。生員又分為廩生、增生和附生,其中廩生:給補助的(獎學金),增生:比原定名額增加的生員,通俗點擴招的;附生:又在其外的,類似二次擴招。

三、國子監:最高學府在京師,生員又為分:貢生、監生

貢生:選拔、推薦、考試的學生,其意為:將人才貢獻給國家。又分為:歲貢、恩貢、拔貢、優貢、副貢、例貢

※歲貢:歲貢生由各府、州、縣學食餼十年後的廩生按資歷深淺挨次升貢(按獎勵推薦)

※恩貢:遇有國家慶典或登基頒佈恩詔之年,以本年當出歲貢廩生出貢,稱恩貢;次年再以各學廩生排在最前列者充當歲貢

※拔貢:各省學政對生員進行的考試,生員向自己所在的府、州、縣學報名,各府、州、縣學審查考試資格後送到省學政處考慮,錄取後考入國子監。(有點考大學的感覺)

※優貢:也是各省學政的考試,三年一次,名額有限。

※副貢:在鄉試錄取名額外列入備取

※例貢:捐納所得

監生:

※恩監:由各官學生考取和以孔子及先賢之後裔的身份入監者稱恩監。

※廕監。廕監分為恩蔭和難廕:清代文官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官二品以上,俱準送一子入國子監讀書,這些人以及遇恩典特准入國子監者,稱恩廕監生。此外,京官外官三品以上不論滿漢,三年任滿後勤於王事死難者,準其一子入國子監讀書;各省布政使、按察使、鹽運使以及各州縣正印官、佐貳官死於王事者,亦準蔭其一子嗣入國子監學習,俱稱難廕監生。

※優監。優監繫指以附生身份入國子監學習者。

※例監。例監繫指以俊秀(即沒有任何功名的平民)捐納取得監生資格者。

四、其它官學:

※覺羅學:愛新覺羅子弟受教育的地方

※宗學:宗世子弟受教育的地方

※景三官學:選內務府三旗(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佐領、管領以下的幼童入學

※鹹安宮官學:選內務府三旗佐領、管領上的幼童以及景三官學優秀學生及八旗俊秀入學。

★清代的考試:

一、歲考:對學生考核學習情況,生員應著藍衫,考試不合格者會受處罰:“青衣”:受罰後身改著青衫,“發社”:由縣學降入鄉社學,最嚴重的是革黜為民。

二、科考:鄉試的預選考試,考試不合格不準參加鄉試。

三、鄉試:舉人考試,三年一科,透過鄉試後獲功名“舉人”,獲得“舉人”便是考取了功名,之後才可不限次參加朝廷禮部舉行的會試。

四、會試:朝廷禮部於京城貢院舉行,三年一科,中榜者稱“貢士”人數不等,最少也近百人,第一名稱“會元”

五、複試:會試中中得“貢士”者需複試,清初本無複試,康熙五十一年發生科考弊案,遂增加複試。考試優秀者獲得“殿試”機會。

六、殿試:宮中考試,皇帝主持,殿試名次的排列分為三甲,一甲共三名,第一名稱狀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賜進士及第;二甲若干名,賜進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