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2 / 4)

小說:康熙後宮 作者:吻火

“包衣奴才”出生,所謂“包衣”,漢語譯即為“家奴,奴隸,奴僕”為滿族上層統治階級所有,八旗都有包衣,而內務府三旗,是上三旗(正黃,鑲黃,正白)包衣,是奴隸中受到主子封賞的,男的並有可能做到一定的官職,而女的,則有資格入宮服侍最高統治者“皇帝”,但是,凡優秀的上三旗包衣,為清廷立過宮者,多數都會自包衣旗抬旗出來的,所以在這裡推測榮妃包衣出身後被抬籍是有歷史邏輯的,而榮妃的出身在史料上的記載如此簡單,其父的官職在她入宮時也不過是個五品的員外朗,也可能與此有關。

而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了,凡滿族八旗女孩年滿13歲參加“秀女”的選秀,這些人有的會被留牌,賜婚於皇室子孫及王公們,而有的則會被選為宮中,這些人進宮,直接便會成為皇帝的妃嬪,這些人是三年一選的,由戶部主持,入宮後可直接封到貴人及以上的封位。

除去選秀女,清朝每年還有“宮女”的選秀,一年一次,由內務府主持,候選者為內務府所轄三旗,即包衣三旗,這些人選舉出來後,會選入宮中當宮女,是服侍宮中主子們的。這些人也有機會被皇上寵幸晉封,但是她們的晉封必須是一步步的晉封,從低階封位答應、常在一路晉封,封至妃者甚少。而榮妃以包衣之身封至妃位,確實已是非常難得了。

正說之二:張氏消失之迷

在康熙大帝的後宮裡,有一個人不得不提,那便是為康熙誕下兩女的庶妃張氏,為玄燁誕下孩子的後宮女人有將近三十人,這些人裡無論生兒生女都最終得葬妃園寢,而只有三人未葬妃園寢,即庶妃張氏、王氏、劉氏,王氏與劉氏都是康熙晚期的妃嬪,很可能是後期入宮的漢女,而張氏則是不同的,從其誕子時間來看卻是康熙非常早期的女人。

縱觀康熙早期的女人,無一不得到了康熙的厚戴,從張氏誕子的時間來看,是康熙七年和十三年,她極有可能與榮妃一樣,是早期的宮女,她為康熙誕下了第一公主,雖然她的兩個孩子過世較早,都未長大,但康熙實無理由讓其終其一生皆為庶妃。事實上看康熙的貴人裡,雖然有些貴人並未誕下子嗣,也無顯赫家世,但仍最終獲得了貴人的稱號,如伊貴人等,想來,康熙還是很感念這些伴其一生的女人們的。

那張氏哪兒去了?推測其消失的三種可能。

第一:張氏死在康熙之後,雍正未將其葬入妃園寢,這個可能性較低,張氏誕下兩位公主,最差也該有個常在的封后,若是她死在康熙之後,那更是伴康熙一生之人,況其又無皇子,得罪雍正的可能性也較小,從雍正對康熙遺妃的處理上,凡無皇子與其爭儲的大都善終,所以若張氏如此長壽於情於理都該葬入妃園寢內,更不該在史冊上只留下個庶妃的稱號。

第二:張氏死在了康熙正式確定後宮制度之前。我們知道,清朝的後宮制度是在康熙中期制定的,畢竟順治在世時後宮制度也不是很完善,那麼早期也許並沒有明確的封位,而張氏死的較早,未能趕上冊封位,這種可能是有的,她死後,由於兩個女兒都未成活到成人,所以漸漸被康熙遺忘,在妃園寢建成後,也沒有將她移入陵寢。

第三:另一個原因,就是小說中所猜測的,張氏是犯了宮規被處死的。這是因為,我曾看到過一些資料,這妃園寢的建造要早於康熙景陵地宮的建造,仁孝皇后是死於康熙十三年的,仁孝皇后死後,雖然康熙未立即修建地宮,但已經有了修建的計劃,而張氏在康熙十三年時還誕下了第二個公主,也就是說她死的最快的時間也要康熙十三年,玄燁早修妃園寢是為了安放年幼便亡的慧妃,那麼既然都有了這樣的打算,他對於一個為她生過兩個孩子的女人來說,應該是有感情的,特別是那還是在康熙非常早期的時候,他後宮的女人並不多的時候,將她與慧妃一同移到妃園寢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也沒有什麼不合規矩之處,因此可見,這張氏是個不能葬妃園寢的人,當然具體的原因已經無從探知了,所以小說中有了“張樂琪”這個人物。

正說之三:安嬪、敬嬪消失之迷(…

康熙的後宮裡面,還有兩個人不能被忽視,《康熙時錄》裡康熙十六年康熙第一次大封后宮的記錄中明確記載著:“遣尚書吳正治、侍郎額星格、楊正中、馬喇、富鴻基、學士項景襄、李天馥等、持節授冊,封李氏為安嬪。王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馬佳氏為榮嬪。納喇氏為惠嬪。郭羅洛氏為宜嬪。何舍里氏為僖嬪。”

兩個人名赫然在列,即:安嬪李氏和敬嬪王佳氏,此二人早在康熙十六年皆膝下無子,卻都已經居於嬪位了,可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