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建立在虛張聲勢的資料之上的。
三個因素相互促進,在投資者的心目中創造瞭如此巨大的市場機遇,從而導致股票飆升。如果資料是真實的,或許我們就看不到狂熱了。
可惜,資料不是真的,並且確實是一場狂熱。
2000年3月股票下跌的時候,人們起初普遍認為這是牛市中的正常調整。主流媒體開始對人們說這次價格下降是少有的買進機遇,尤其對思科和其他吸引力十足的股票而言。我?我堅持7步法則,沒有判斷市場時機。正如我們在本章開篇看到的,判斷投資時機根本不管用。
2000年崩盤之前技術和網際網路公司的股票都在升高,而我此時覺得思科和其他大公司已經太貴了,將難以維持其光鮮的增長速度,所以比較出色的小公司才是更長遠的選擇。因此我在思科達到頂峰之前將其賣出了,也賣了其他一些,然後把錢投到小公司中,以期透過它們未來的發展贏利。但是,儘管遵守了買賣原則,我還是同其他人一道經受了打擊。市場垮掉的時候,一切都失去了;我也同其他個人投資者和職業投資者一樣,幾乎每隻股票都賠了錢。
30多年當中,我只有這一次因為市場的衰敗而賠錢。這種市場的衰落要用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元氣,或者根本就無法恢復或賺回本錢。儘管所有的高增長投資者都賠錢了,但我把精力用在了琢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上面了。教訓還是有的。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從2000年泡沫中得到的教訓(1)
教訓一
理解過去的泡沫有助於我們對狂熱的心理狀況有個很好的把握,因為正是狂熱導致了泡沫的產生。然而每次泡沫都有所不同,因此沒有完美的保險可言。我們必須用原則和知識這些7步法則中的要素控制貪婪的本性,並且需要對我們所持有的股票儘可能多地瞭解。實現這一點的最佳途徑,我認為必須透過BA*這個通關全域性的方法,或者透過經營模式、設想、戰略和管理。
我一遍一遍地問自己,在泡沫剛開始破裂時賠錢是“儘管”自己瞭解所投資的公司而賠錢,還是恰恰由於不瞭解而賠錢。管理讓我相信事情會成,但我們誰也不知道灌輸給我們的資訊是虛假的。
沒有簡單的答案,也沒有單一的答案。我沒有投資“不良”公司。我不會購買那些看上去BA*很差的新起步的小公司。
這裡就有教訓與大家分享了。
我東奔西走地約見公司管理層,試圖判斷出管理是否兌現其許諾。然而與此同時,我沒看見其他投資者。普通大眾中的很大一部分投資者並沒有踐行投資原則,也沒有理解他們所投資的公司。他們從一開始就是隻買進媒體炒作的最熱的股票,恰恰就是透過超級碗橄欖球聯賽的廣告。然後他們讀了更多讓他們確信這是買入的大好時機的文章,甚至是在思科和其他股票已經下跌了的時候。他們讀了,信了,熱門股票也買了。很不幸,許多專業人士也是這麼做的……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專業人士,但數量之多足以成氣候。即使他們對技術知之甚少,他們也想要超常的表現。那時如果我意識到了這些,我一定能夠對推動股價上漲的因素有更多的瞭解。這說不定也能讓我相信狂熱的情緒已經在產生影響,並讓我確信我應該賣出很多股票。我確實知道狂熱的下場。
在將來的牛市,我會永遠搞清投資者的知識狀況,並且我勸你也這樣做。如果我們還會經歷一次長期的牛市,並且是由期待而導致的高股價的牛市,我們就需要知道這一切應該建立在知識和了解之上。我們應該知道是否有狂熱的成分在裡面。
當大多數投資者對自己投資的物件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的時候,我們就該警惕狂熱了。
教訓二
不要受近期經驗(記者或技術專家的建議)的鼓動而判斷市場時機、預測股市短期走向,然後大批次地買賣這種方式投資。當甚至是專家都說你要失去最佳投資時機了,並且你也聽從了他們的意見的時候,你也一樣早晚要損失很多錢。
反過來說,透過避開判斷市場時機,我們可以運用知識和原則,買進下滑的股票,就像我在許多股票上的做法那樣,許多市場都能賺到巨大收益。
被肥皂傷過舌頭,現在連乳酪都害怕。
……古土耳其諺語
教訓三
我確實知道我們還是可以購買下滑的股票,儘管網際網路發展的速度使我們無法完全理解、區分不同的經營模式,但這不應該成為我們畏懼和放棄未來的機會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