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127。
[97]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卷十三,《西胡考下》。
BOOK。▲紅橋▲書吧▲
第43節:第3章兩漢時期的西域社會與中西交通(22)
[98]黃盛璋認為,巴克特里亞本是希臘屬地阿姆河域當地人的國家,後被裡海以東南下的西徐亞人之一部吐火羅(Takharo)滅亡,《史記》、《漢書》記載大夏乃Takharo之譯音(《試論所謂“吐火羅語”及其有關問題》,載《西域史論叢》第二輯)。
[99]《漢書·張騫傳》:顏師古曰:“翖侯,烏孫大臣官號,其數非一,亦猶漢之將軍耳。”
[100]張星烺說:“五翖侯地點,多不可考。丁謙《後漢書大月氏國五翖考》,全皆武斷臆說。”(《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四冊,31頁)
[101]ReneGrousset。TheEmpireofSteppes。AHistoryofCentralAsia,Vo1。1(1970ed。),Chapt。1,IX。
[102]KujulaKadphises的稱王年代,有許多說法。根據中西文資料考證,比較可靠的時間是在公元1世紀中葉。詳見Louisde1aVallée…Poussia。Indeaux。TempsdesMauryas(Paris,1930),pp。301~374。
[103]Lawlinson,H。G。Bactria(London,1912),p。128。
[105]《後漢書》記“高附國在大月氏西南”(即今喀布林西)。可見貴霜在向西開拓交通時與帕西亞發生接觸。
[106]Rapson,E。J。CambridgeHistoryofIndia(Cambridge,1922),Vol。I,pp。583~585,p。703。
[107]《後漢書·西域傳》:“月氏自此後,最為富盛,諸國皆稱之曰貴霜王。”
[108]見王治來:《中亞史》,114頁。黃靖認為不應早於公元130年而可能是在公元140~162年,此年代似嫌太晚(見其《貴霜帝國的年代體系》列印稿)。
[109]張星烺編,朱傑勤校訂:《中西交通史料彙編》第一冊,29~35頁。
[110]麥高文著,章巽譯:《中亞古國史》(中華書局,1958年),267頁。
[111]Smith,Vincent。TheEartyHistoryofIndia,p。254。
[112]Lawlinson,H。G。IntercoursebetweenIndiaandtheWesternWorld,(Cambridge,1916),pp。109~127。
[113]布林努瓦著,耿升譯:《絲綢之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64頁。
[114]參見Strabo。HistoryXI,XI,I;Lawlinson。Bactria,pp。90~98;麥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