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中國與羅馬 作者:噹噹噹當

國內的伊循城屯田積穀[72],此後,中原的農耕方法、井渠、錢幣、陶漆、兵器、絲帛[73]等,皆大量輸入,在此形成一個漢文化西輸的中間站。而此地遺址中發現的海外蚌貝珊瑚、殘餘的西式壁畫、貴霜王朝的錢幣等,則有力地支援了樓蘭吸收西方文明並促進其東漸的觀點。王國維認為:漢代“南北二道之分歧,不在玉門、陽關,即當自樓蘭城始矣”[74]。這一說法,值得重視。不論南道起點是否樓蘭,但它是南道東端的一主要城國,當無疑問。它的地位,牽繫著整個西域地區的形勢,兩漢皆然。後漢班超經營西域,首先處理鄯善事務,為重新統一西域各國,治理南北道路,開創了良好局面,這是他的遠見卓識。

樓蘭之南,有一“不當孔道”的小國諾羌,其部族乃藏族之先民,時居崑崙山中。《史記》載張騫自大夏返,緣南山“欲從羌中歸”,即指此地。可見它雖未當孔道,但仍是與漢族本土較貼近的部族。據《漢書·西域傳》,它“山有鐵,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劍甲”,品種齊全,冶鐵業較發達。它並“不田作,仰鄯善、且末谷”,就是說它與鄯善、且末有密切的交通貿易。據此,鄯善——諾羌——且末,形成了南道交通系統的一個支系。

樓蘭之西部是且末。這是個小城國,與樓蘭同貌,屬都護管轄。其南行三日,有小宛國,不當漢道,亦屬都護,東鄰諾羌[75]。且末沿道西去,有精絕國,該國比且末略大,在交通上也是個小的中轉地,設有驛長,以備使臣往返之需。西去則為扜彌國,比樓蘭戶多人眾,其民族與鄯善、且末同,但社會關係則與西部之於闐、莎車以至烏孫更接近。西漢時屬都護,設驛長二人,為南道大站。東漢時受莎車于闐壓制,頗受侵害,但均得漢政府的保護,並未對中西交通造成阻礙。

蟲工木橋◇。◇歡◇迎訪◇問◇

第32節:第3章兩漢時期的西域社會與中西交通(11)

南道中西部,一個重要城郭是于闐,在扜彌之西三百九十“漢裡”,西漢時有東西二城,人口近兩萬。南道開通後,農業、手工業、商業日漸興盛,東漢人口竟增至八萬餘。據《魏書》、《梁書》、《佛國記》等載,東漢時于闐已有大城五座,小城數十,王城則有屋宇市井,十分繁榮。這一變化,是與該地受國際交通影響分不開的。要之有二:其一,它當漢南道西部樞紐,由此稍西至皮山,時為于闐屬地。實際上,皮山是南道出境之前的最後一個大站,其西南“當罽賓、烏弋山離道”。又可“南與天篤接”[76],天篤即印度。這裡暗示出有一條通往印度的民間小道[77],表明于闐自古就有較廣泛的對外交往。漢朝勢力進入該地後,交通大開,來往頻繁,促進經濟。其二,于闐歸屬漢朝後,受中原文明影響很大。最為著名的故事是養蠶之法經此西傳[78]。于闐是西域發展絲織業的第一個中心和最重要的貿易集散地。這裡不光有各種形式的物物交換,而且也出現中原貨幣交易。斯坦因在約特幹遺址拾到漢五銖錢470餘枚。以後又不斷有發現,1977年11月在買利克阿瓦提遺址一次獲得五銖及剪輪錢數千。並且有證據顯示,于闐甚至自鑄漢…佉二體錢,這表現出于闐人富有文化的創造力,以及他們與中原地區的文化聯絡[79]。漢…佉二體錢是新疆古代自鑄貨幣之始,這本身也說明了古于闐在西域地區經濟活動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塔里木盆地西南端的一個大城郭是莎車。它在西域也是個相當活躍的部族。西漢征服西域時,莎車基本上是仰慕大漢文化,積極內附的。宣帝時,烏孫公主兒子萬年在長安為質,莎車國人藉助烏孫的中介,欲進一步加強與漢的關係,遂請求漢派萬年繼承莎車王。此後莎車對漢朝一直稱臣貢獻,交往密切[80]。元帝時,莎車王子延在漢為侍子,長於京師,慕樂中國,甚至參照中國典法,“常敕諸子,當世奉漢家,不可負也”[81]。西漢末及王莽新政時期,匈奴殘餘趁機騷擾西域,各地形勢有所反覆,唯莎車王延時對漢朝最為忠誠,不肯趨炎附勢於匈奴。南道在西漢時得以鞏固、發展,與莎車國人上下努力不可分。

莎車維護西域漢道的立場,至東漢時仍傳為佳話。延之子康繼王位後,曾於光武初年率傍國拒匈奴,保護了前都護的軍士妻室千餘口,“自陳思慕漢家”。公元29年,漢立康為莎車“建功懷德王”兼西域大都尉,使五十五國皆屬之,這樣便將莎車在西域的地位推到了頂峰。公元38年,莎車與鄯善(即南道起訖點上兩大部族)同時遣使詣闕貢獻,這是東漢時漢道的首次貫通,莎車貢獻極大。公元41年,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