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1 / 4)

小說:趙匡胤傳奇 作者:左思右想

來使聽了,無可如何,只得帶著犒賞之物,依舊回徐州去了。

大軍過了黃河,逶迤向北而行。剛好這一連幾日,都是天氣晴朗,冬日融融,自然是張永德,郭從義,趙匡胤等一大群將領,前呼後擁,簇擁郭帥在進行途中,一路之上不免三三兩兩,竊竊私語。

有人說看見太陽周邊一輪紅暈……

有人說看見郭帥頭上也有一輪紅暈……

也有人看見郭帥有紅光罩體……

口口相傳,不但是郭帥身前身後的將士都說看見了紅暈紅光,就是數里內外十萬大軍也都說是看到了。正是:一人道好,千人傳實。原來的竊竊私語,漸漸成了高談闊論了,全軍上下都說:“郭帥要當皇帝了……這是天意……”

這一日,傍晚時分來到澶州,據報北方卻又並無傳來遼兵入侵的訊息,大軍可在此暫住一宿。次日早晨,吃過早餐,正要下令繼續前進,忽然外面傳來一片喧譁,聲震屋瓦。郭帥即令郭崇義,趙匡胤二人出去,看是何事。

不一會,二人回報道:“外面將士群情洶湧,都要來見元帥。他們都說:‘……我們與劉家已成仇敵,再不能立劉氏子弟當皇帝了,我們如今不去北征了,要回汴京立郭帥當皇帝’……現在,他們正要進來見你……”

郭威聽了,忙道:“不可造次……不可造次……”忙命關上大門。哪裡關得住,四邊圍牆外,早有將士逾牆而進,依舊開啟中門,無數將士一湧而入,圍住郭帥,又不知是誰;先已有準備;取出一件黃袍,不由分說;披到郭帥身上,眾人羅跪在地,競呼萬歲。

郭威見狀,看來已是眾意難違了,便宣言道;“爾等莫再喧譁,且聽我說:如若要我回汴京,須得依我三件事。”

眾人齊道:“我等願聽指揮,莫說是三件,就是三百件也依得,請郭帥快快道來。”

郭威道:“進城之後,第一:不得劫掠百姓。第二:敬奉劉氏宗廟靈寢,不得損毀。第三:敬奉太后與百官,不得侵凌。爾等若不依從,本帥今日寧死不回汴京。”

眾人聽了,一時歡聲動地,齊道:“願從尊命!就請郭帥立即擺駕回京!”也不待郭威下令,將領們七手八腳,把郭帥簇擁上馬,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回京而去。

因為恐怕徐州那邊的劉贇動程回京。又恐許州那邊的劉信得知將士擁立郭帥而有變。張永德與眾將領作了一番商議後,就由郭從義領五千人馬,往東路迎去,堵住劉贇一行,莫讓他們進京。又由趙匡胤領“十兄弟”等一千親兵火速前往許州,監視劉信。莫讓他妄動。同時,又命人先行回京,把將士擁立之事告知王峻,王殷,範質等人。

王峻,王殷,範質三人本是郭威心腹,一見澶州兵變信報,知道郭威回來當皇帝了,便立即下令京師*,派將士緊守九門,禁止通行,封鎖內外訊息;靜候郭帥歸來。又與竇貞固,蘇禹珪商議出迎郭威禮儀事項。

那竇,蘇二人性本懦弱,且又是曾經*餘生保住了富貴的,如今不管外邊再有什麼動盪,也不管是誰當皇帝,那裡還敢亂說亂動?都只有唯唯諾諾,俯首聽命就是了。因此,郭威回來那天,絕早就領著滿朝文武百官,到城外列隊恭候,一俟駕到,便俯伏在地,三呼萬歲。

那郭威見了,自是滿心歡喜,下馬與眾人相見,一一存問,稍敘寒喧,諸大臣俱議及入朝繼位之事,竇貞固,蘇禹珪等就將一篇早就寫好了的,朝廷百官一齊署名的勸進表呈上。並請郭威立即上朝登極。

郭威見了,心中當然十分高興,但口中還是十分謙遜,只說道:“當日大軍北征,曾奉太后誥令。如今未得太后誥敇,不便擅行入京,須得太后明示方好。”於是,下令三軍就駐在城外皋門村,暫不入城。

眾人聽了,自然領會,幾個領班宰輔當即上朝入稟太后,太后聽了,驚得當時昏厥倒地,眾人也顧不得她是死是活,是哭是笑,樂意與否,就由範質寫就一道誥文,內監加蓋璽印,就令郭威監國。誥文全文如下:

樞密使侍中郭威,以英武之才,兼內外之任。翦除禍亂,弘濟艱難,功望蓋天,人望冠世。今則軍民愛戴,朝野推崇,宜總萬機以允群議,可即監國,中外庶事,並取監國處分,特此通告。

次日一個清早,眾官齎著誥文,來至皋門村大營,當眾宣讀。這樣一來,天下皆知,如今大漢的皇太后下了誥令,把監國大權交給郭威了,郭威如今已經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天下之主了。

如今是年殘歲末,既然是自立皇朝,破舊立新,自應等到“三陽開泰,永珍更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