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率領一班廷臣,前往送與郭威。誥文上面寫道:
自古以來,歷代興替,傳諸百王,系不一姓,順天者則興,違天者則廢,比比皆然,莫不如是,昭然往事,皆存典籍。近至我朝,時逢否運,奸邪構亂,朋黨橫行,以致大臣無辜以被誅,少主倉猝而及禍,人作之孽,天道寧論?
監國威深念漢恩,切安劉氏,即平*,復正頹綱。恩固護於大局,擇繼嗣於宗室,而訟獄盡歸於西伯,謳歌不在於丹朱,六師竭推戴之誠,萬國仰欽明之德。鼎革斯啟,圖籙有歸。予作佳賓,固以為幸。今奉符寶以授監國,可即皇帝位。
籲戲!天祿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綏兆民,敬之哉!
郭威接了太后誥命,在王峻,王殷,張永德,郭崇義,趙匡胤等將領簇擁下,領著大軍由皋門進城,一路上浩浩蕩蕩,秋毫無犯,直奔大內崇元殿。
此前自有竇貞固,馮道,範質等人未雨綢繆,做好規劃,待得那郭威一入大殿,即便替他戴上平天冠,穿起袞龍袍,升殿接受文武百官朝賀,那竇貞固,馮道等率領一班文臣,王峻王殷等率領一班武將,揚塵拜舞,三呼萬歲。
乾祐之變,自乾祐三年(庚戌)十一月中旬劉承祐下旨殺楊邠,史弘肇等大臣起,到今日(辛亥年正月初五)郭威稱帝止,歷時四十餘天,如今可算是塵埃落定了。
後來郭威死後,諡號太祖文孝皇帝,故史書稱後周太租。
正是:殘唐零替第五朝,干戈歷亂未曾消。欲待四海昇平日,且待他年看陳橋。
郭威得國,其過程做得有條不紊,合情合理合法,更成為後來者的模楷,黃袍加身趙匡胤就是向他學來的,依樣畫葫蘆,照樣使用他的方法,奪取了他的大周王朝,這可是郭威現在萬萬料想不到的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六十四回:周太祖立國施新政 北漢主銜恨犯晉州
郭威登殿接受朝賀畢,向百官降諭道:“朕之先祖,原來本是歧山姬氏虢叔之後裔,源自文王之根苗,如今立國,尋祖歸根,應以大周為號才是。”
便問範質,馮道二人:“昨日二卿考究皇脈源流,如今可曾得出結果?”
二臣早已得到囑咐,是已有準備的,當即奏稱:“據臣等考究,皇帝一脈本源自周代,姬氏之遠裔,虢叔後人。繼因春秋戰國之世,虢叔之後有國者封虢公,因‘虢’‘郭’同音,後遂以郭為姓。故如今皇上立國,正應以周為號。”
郭威遂降旨准奏,國號大周,便命二臣擬詔,昭告天下。
那馮道是個圓滑透頂之人,知道範質聖眷方殷,此前各種誥命,一切均由他一手包辦的,自己不過因人成事,作個陪襯而以,遂把擬詔一事也盡委範質包辦。
範質明知上意屬己,也就毫不推辭,就在殿前即席揮毫,不到半個時辰,寫成詔書曰:
自古受命之君,興邦建統,莫不上符天意,下順人心。是以夏德既衰,爰啟有商之祚:炎風不競,肇開黃帝之基。
朕早事前朝,久居重位。受遺輔政,敢忘伊霍之忠?仗鉞臨戎,復委韓彭之任。鞠躬盡瘁,焦思勞心。討叛逆於河潼,張聲援於歧雁。竟平大憝,粗立微勞。才旋師於關西,尋統兵於河朔。訓齊師旅,固護邊陲。只將身許國家,不以賊遺君父。叵料外憂少息,內患俄生,群小聯謀,大臣遇害。棟樑既毀,社稷將傾。
朕方在藩維,亦遭讒構。逃一生於萬死,徑赴闕廷:梟四惡於九衢,幸安區宇。將延漢祚,擇立劉宗,徵命已行,軍情忽變,
朕以眾庶所迫,逃避無由,扶擁至京,尊戴為主。重以中外勸進,方岳推崇,黽勉雖順於眾心,臨御實慚於涼德。
改元建號,只率舊章。革故鼎新,宜覃世澤。
朕本姬氏之遠裔,虢叔之後昆,積慶累功,格天光表。盛德既延於百世,大命復集於朕躬。今建國宜以大周為號,可改漢乾祐四年為周廣順元年……
憑著範質這支生花妙筆,把大周立國刻畫得合情合理,順天順人。細看起來,殘唐五代興替的前四代立國程式,確實都顯得匆忙草率,還是以本朝做得有條有理,絲絲入扣,最為規範。
宣詔立國後,郭威就是大周的開國皇帝了。臨朝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首先是為已死的漢帝劉承祐舉哀發喪。一切禮儀就由馮道操辦,先由有司選定喪期,周帝郭威親率百官至西宮成服,祭奠舉哀,輟朝七日,禁止坊市音樂,追諡劉承祐為漢隱帝。
第二件事是追封郭家上五代考妣,統統都追封為皇為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