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2 / 4)

小說:趙匡胤傳奇 作者:左思右想

上回說到那“趙鸝仙姬廟”竣工掛匾之日,不但是米脂城裡萬人空巷,都前來看熱鬧,更加上四鄉八面的村民,聽說是當今皇帝親臨米脂,這可是千載難逢的機遇,都牽兒帶女的前來一睹皇帝的龍顏,太祖見邊民如此擁戴,更是喜不自勝,更令軍中健兒打起英雄鼓,奏起得勝令,陝北邊民,近百年來遭受戰亂之難,顛沛之苦,今日得睹中國皇帝御駕巡邊,與民同樂,都道是千秋不遇的盛事,也都載歌載舞,樂個忘乎所以。

正在這時,忽有成百上千只黃鸝飛臨上空,盤旋飛翔於太祖頭上,鶯歌宛囀,就如與眾人合唱般的。眾人看了都嘖嘖稱奇,有一隻黃鸝更是飛得貼近太祖身前,高歌不已。

墜兒更又是激動,又是高興,高喊道:“皇上,你的四妹看你來啦!”這時,高懷德,郭進都圍攏到太祖身邊,大家都激動的熱淚盈眶,各各合什默默祝禱,太祖見了這番情景,積壓十年的抑鬱,始得消散。

次日,下旨班師回朝,正是:有話即長,無話則短。一路平安,無需細述。

且說宋太祖趙匡胤立國之初,擔心的就是前朝的武將不服,前朝留下最令趙匡胤放心不下的三個將領就是張永德,李重進,李筠。既是皇親,又是位高權重,又都是一州節度。就在此前不久,李筠就因公然對抗,被滅掉了,其他兩個又怎樣呢?回到汴京後,太祖又開始思量著這個問題了。

李重進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一直跟隨郭威左右,屢立戰功,備受重用。郭威把帝位傳與柴榮,他本來已是一肚子的不高興。無奈這事郭威生前已作定議,彌留之際又是親口遺囑,只得遵從。自從柴榮繼位以後,十分寵信趙匡胤,心中更是妒恨不已,如今見趙匡胤奪了少帝皇位,自己哪裡甘心伏低做小?因而決意謀反。

李筠反宋之初,李重進立即就派了他的心腹將佐翟守珣前往與他聯絡,計議兩處聯手,南北合圍,共同對付趙匡胤。翟守珣素知李筠志大才疏,李重進有勇無謀,且又都是兵微將寡,難與匡胤匹敵,舉事必敗的。因而在前往潞州途中,悄悄潛入御營,把李重進寫給李筠的書信呈與宋太祖,太祖看後,重賞守珣,並對守珣道:“天下久亂,人心向治,難得卿深明大義,不從逆亂,效忠朝廷,可謂明智之士。如今潞州不日可克,卿若能說使重進稍緩其謀,莫令二逆並作,以便朝廷一一處置,功莫大焉。”仍把李重進寫給李筠的信交還守珣,並囑咐他勿動聲色,依舊把信交給李筠,看他二人如何行事,速來回報。

翟守珣遵命,依舊從間道進入澤州,把書信呈交給李筠。李筠看罷大喜,修書一封,更派參軍李良隨翟守珣同返揚州,勸說李重進立即起兵進襲汴梁,以牽制趙匡胤,使之兩面受敵。

不料翟守珣就在回來路上殺了李良,然後報知宋太祖,又按太祖之意改寫了覆函,回到揚州對李重進說:“那李筠看過書信,就催末將回來請主公火速發兵。但末將已打探得知:哪劉鈞雖然派了人馬來援李筠,但在潞,澤,連敗兩仗,如今畏縮不前。遼兵聞知漢軍失利,也不敢貿然南下,仍在代北遊疑不發。反倒是趙匡胤領著宋軍已屯兵澤州城下,把哪澤州重重圍困,大戰一觸即發。依末將看來,那趙匡胤兵多將廣,人材濟濟,李筠兵微將寡,遠遠不是對手,且如今又是孤軍被困,將軍即使發兵進攻汴京,也未必解得了澤州之圍……”

李重進聽了,猶豫不決,便又問守珣道:“依汝之見,目下如何處置為好?”

守珣道:“依末將之見,暫且按兵不動,看他雙方成敗如何,再作定奪。倘是李筠得勝,主公立即發兵入汴。倘若宋軍得勝,咱們暫且不動聲色,反正將軍目前也未與趙匡胤鬧翻,留待日後再待時機進取,仍未為晚。”

李重進聽罷,點頭不語,也就暫緩起兵之舉。結果,半月後,訊息傳來,李筠兵敗*,於是,也就暫且放下這事不提,反倒覺得守珣辦事穩當,更是倍加信任了。

宋太祖既平息了潞州的叛亂,自然就想起了忠武節度使張永德和揚州的李重進。張,李二人都是前朝皇親,也都是與李筠相若的位高權重,手握重兵,屯駐重鎮的將領。李筠首叛,已經平伏。李重進暗下里已有陰謀,但未公開。張永德有沒有這個打算呢?還是個未知數。於是,下旨調李重進改任平盧節度使,張永德改任武勝節度使,並宣二人立即進京朝覲,並趁中元節日,與文武百官同遊玉津園,共慶佳節。

李重進心裡有鬼,恐怕“筵無好筵,會無好會。”這次宣召進京可能是鴻門宴。於是便託詞有病,不去進京。那張永德並無反叛之意,自是坦然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