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3 / 4)

小說:趙匡胤傳奇 作者:左思右想

進京,與朝臣百官陪著皇上共度中秋。

太祖見張永德坦然來京,足見他是誠心臣服,並無叛逆之意,立便加封太保榮銜,於玉津園遊園之時,議及李筠之事。太祖道:“自前朝以來,晉陽劉氏一直與我大梁為敵。此次李筠之亂,劉鈞又勾連遼人助之,朕欲趁此發兵蕩平河東,以平後患,卿意如何?”

永德對曰:“太原自當年李克用踞守時始,歷代守將不斷修葺加固城垣,牆高濠闊,較之澤州更甚,加上又有遼人與之呼應,當年世宗皇帝曾親率大軍圍城逾月而未克,以臣愚見,莫若多遣邊兵遊擊以擾其農耕,使其國力疲憊,另又多派間諜入遼散佈謠言,使其不和,待其農耕失收,糧儲空虛,漢遼不和,然後擊之,當收事半功倍之效。”

太祖聽了,亦以為然,遂暫緩徵伐河東之議。因見李重進託詞不來汴京,分明是做賊心虛,但他反跡未彰,如果把翟守珣告密之事公開,那便反倒害了翟守珣。於是便派了陳思誨為專使齎旨前往揚州,一是以安撫重進,二是對重進加封太傅職銜並贈以鐵券金書,保他永享爵祿。並催促他立即赴任平盧節度使。

李重進見朝廷來了專使,一看便知這加官進爵鐵券金書分明是胡蘿蔔,調任平盧便是大棒,看來也許是日前連結李筠的事兒可能已被趙匡胤察覺了,這下子是來跟自己算賬來的。於是便把陳思誨拘禁起來,一面大發民伕修葺城池以備宋軍來攻,一面又派使前往南唐求援。

南唐主李景連年遭周師征伐淮南,不但屢屢損兵折將,弄得國力疲憊,更是畏之如虎,如今繼居大位的宋帝趙匡胤又是當年周世宗手下的一員虎將,哪裡還敢前去招惹?這次宋帝平息潞州之叛,李景才剛剛派了使臣前往汴京送禮道賀,如今哪裡還敢出兵援助李重進?

但他也知李重進是前朝皇室懿親,在朝中也許還有一股勢力,如今起兵相抗,很難說是鹿死誰手,因此也不便得罪,只把揚州來的差使安置驛舍之中,使人告之不便出兵之意。

宋太祖見專使被囚,知李重進反意已決,便下詔公告,削奪李重進官爵,命石守信為揚州行營都部署,王審琦為副,各率三萬禁軍前往揚州,*李重進。

太祖見朝中範質,王溥,慕容華等人當年都是前朝二帝的心腹,前次*李筠已沒召同前去,如今*李重進也恐怕難以同心協力,於是,便只召趙普、苗訓商議。

趙普道:“皇上新朝初立,二李相繼興亂。如今李筠已滅,李重進手下兵將不足萬人,揚州自經前朝兵燹,城垣頹敗,根本無堅可憑,南唐自顧不下,諒其必不敢來援。李重進僅憑淮河為嶄,豈足與我軍抗衡?陛下若帥師急攻,必然旦夕可下。”

這時是大宋建隆元年十月下旬,嚴寒驟至,大雪紛飛,宰相範質,王溥同諫道:“國朝新立,皇上不宜過勞,不如且待明春再行發兵。”

太祖見二人與自己意見不合,分明是不同道不相為謀,遂召問苗訓。

苗訓道:“今年歲次庚申,太歲在西,不利東南,且那李重進兵微將寡,揚州又殘破不堪,陛下若御駕親征,必如摧枯拉朽。”

太祖道:“兩位宰相意見與朕相左,朕亦見時近隆冬,只恐頓兵城下,遷延日久,徒費錢糧,暴將士於風雪之中耳。就請道長為朕仔細一佔,且看有何良方,儘快速勝。”

苗訓聽了,就於袖中掐指推算了一會,拱手向太祖道賀道:“天時地利人和,盡為皇上所佔,若是御駕親臨,無須十二時辰,定取揚州。”

太祖道:“按軍師之意,不但南征必勝,且是朕躬更應親臨鋒陣方可速決嗎?”

田訓道:“正是這樣。按卦象而論,若遣大將率師*,約需一月,若是皇上親臨,不需一日。”

太祖奮然道:“為求天下早安,為免將士過勞,朕又何惜親冒矢石!”

於是,太祖乃從趙普,苗訓之議,決意親征。又疑範質王溥兩位宰相有庇護李重進之嫌,就令二相留守京師,即委御弟趙光義為大內都點檢兼部署汴京城防,又委趙普任兵部侍郎兼樞密副使之職,協辦朝廷政務。

隨即又命大將軍王環匯同郭德平,郭德安,各領戰艦二百艘,水軍六千,先期從汴河南下入淮。王審琦,高懷德各領御林軍三萬,匯同張瓊,彭壽,李勇諸將等各部人馬乘舟東下,浩浩蕩蕩,隨御駕出征。走了半個月,來至泗州,即命各部將士舍舟登陸,列隊前進。一路上金鼓喧天,旌旗蔽日,兵馬未到揚州,聲威早把維揚軍民震懾了,百姓扶老攜幼,紛紛逃離。重進無法禁制,只好下令緊閉四門,控制百姓進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