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5。 注重領導幹部的培養和成長

黨培養幹部的目的,不僅是為了適應目前的環境,同時更是為了將來的發展需要。

早在抗日戰爭相持階段,毛澤東同志與中共中央估計到敵後形勢與將來反攻的需要,於1942年12月1日發出指示。指出:“各地幹部凡是能來延安的,由中央局、分局籌劃,派送大批來延安保留學習,保留幹部仍是目前要注意的任務。”第二年1月1日,中共中央專門做出《關於徵調敵後大批幹部來陝甘寧邊區保留培養的決定》,指出:估計到敵後形勢與將來反攻,我們必須有最大決心抽調大批幹部來延安保留與學習。根據黨中央和毛澤東的這一指示,各大抗日根據地認真執行,選派大批人員赴延安學習,從而在延安保留和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幹部。日本投降後,保留在延安的幹部迅速被分派到各解放區,成為解放區工作的骨幹力量,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建國以後黨逐漸形成了幹部隊伍的梯隊結構培養思想和制度。所謂“幹部的梯隊結構”,是指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及其預備人選,可按其年齡劃分為幾個部分,每一部分為一梯隊。第一梯隊是為黨的事業建立了豐功偉績,具有極其豐富的領導工作經驗,德高望重的老一輩革命家;第二梯隊是指經過長期革命實踐鍛鍊,具有較豐富的工作經驗,在第一線擔負領導工作,發揮承前啟後作用的一批中老年幹部;第三梯隊是指準備接任主要領導職務或準備進入上級領導職位的年輕幹部。而尤其要注重第三梯隊的培養,因為培養第三梯隊,是黨中央提出的關係黨和國家命運,關係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成敗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幹部培養的一項重要任務。

第六章 幹部管理方向第一(6)

陳雲在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上的發言指出:“只要把黨的第三梯隊建設起來,經過十年八載的鍛鍊,他們就可以成為黨的事業的接班人,我們黨的領導權就可以保證為馬克思主義者所掌握。”正是基於第三梯隊培養的事關全域性的重要戰略價值,陳雲進一步提出了第三梯隊培養的基本要求:

①列入第三梯隊的幹部都是符合德才兼備的要求,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好,年富力強,有發展前途的優秀幹部。

②要有足夠的數量,年齡、知識和專業結構要合理,同領導班子“四化”建設要求相適應。

③培養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有科學的、系統的、定向的培養措施,效果顯著。

④領導班子中特別是主要領導崗位上出現缺額時,能立即從第三梯隊中補充合適的人選。

共產黨的幹部教育即是企業的管理隊伍培訓,共產黨幹部教育具有前瞻性和全域性性,企業的管理隊伍培訓也要站得高,看得遠。

近些年來,人們已經充分意識到,要獲得並保持組織的競爭優勢,不斷對企業管理隊伍進行培訓是必不可少的,投資於培訓已經成為許多大企業大公司投資的重點。但是,在企業重視企業管理隊伍培訓的同時,企業管理隊伍培訓在地位、性質、方法、培訓物件上,依然具有很大的侷限性,缺乏戰略眼光。在本章中,透過對共產黨幹部教育的瞭解和分析,企業可以認識到,自己的幹部隊伍培訓其實只可以說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在培訓費用增加、培訓投資力度增強的情況下,企業的管理隊伍培訓效果仍然沒有達到應然的效果。

培訓是企業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在知識經濟時代,資訊和知識是絕大多數企業前進的推動力量,而企業進行管理隊伍培訓是提供資訊、知識及相關技能的重要途徑,有時甚至是唯一途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使用技術的人必須不斷更新,才能跟得上科技的發展;未來的企業也將成為學習型組織,這意味著企業管理隊伍必須把接受培訓作為繼續學習的一種手段。

正因為企業管理隊伍培訓的重要地位和事關全域性以及它的系統性,培訓的系統規劃、統籌安排及集中統一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培訓不是企業任何一個單獨的部門可以單獨進行和處理的問題。要使培訓的工作富有成效,必須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培訓工作,既要有近期目標,更要有長期戰略,並制定切實可行的方針和政策。

我們看到了共產黨的幹部教育,看到了共產黨是站在怎樣一個高度,以怎樣一種戰略眼光,進行共產黨的幹部培訓的。那麼,企業應該怎樣全域性地、系統地、戰略性地處理企業的管理隊伍培訓問題。

不管是從成本的角度出發,還是從企業穩定的角度出發,或者從企業主的利益出發,企業管理隊伍培養都應該有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