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4 / 4)

對得起子孫”,才能讓文學和藝術煥發生命活力。

我們應該學習這些先輩們,心中常存一份敬畏,必然有百利而無一害。

因為,常存敬畏之心,就不會生出邪念和貪慾,就不會違規犯法,就不會犯特別大的錯誤,就不會驕傲自滿、自誇自擂,就不會心有不安、夜夜難眠,就不會自暴自棄、瞧不起自己,就不會做那些見不得人的、不光彩的事情,就不會貪圖享樂,睡在父輩們的大樹下乘涼!

常存敬畏之心,只會讓我們活得更加自足、自信和踏實,讓我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為自己開闢錦鏽前程,更為人民多作貢獻!

在這一點上,東漢的賢臣楊震就是最好的例子。

據史料記載,東漢時期的楊震是一個為人正直的大臣。

楊震的賢能美名傳得很遠,由於他是弘農人(今陝西),因此當時被譽為“關西孔子楊伯起”。

楊震勤奮好學,礙於時勢混亂,他一直到五十歲,才出來做官。

做官之後,楊震的才幹很快就得到了體現。短時間之內,他多次升遷,做到了東萊太守。

在去東萊赴任的途中,楊震在昌邑碰到了縣令王密。

這個王密,是楊震以前舉薦的一個秀才。

見到恩人到來,王密很高興。

他連夜去驛館拜見楊震,還拿出了十斤金子,感謝恩人。

楊震一臉不悅地說:“我們是老朋友了,我這麼瞭解你,你怎麼一點都不瞭解我呢?”

這話的意思,就是認為王密不應該送他金子。

王密卻以為楊震是擔心會被人知道,於是就說:“沒事,晚上沒人知道!”

楊震一下就火了:“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麼能說沒人知道呢?”

很明顯,在王密看來,送楊震金子,只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

可是,王密卻說“暮夜無知者”,他的意思就是,反正這大晚上的,也沒人知道,就算楊震接受了金子,也不會有什麼損害。

然而,在楊震看來,這樣做,恰恰是一種僥倖心理,認為在無人知道的情況下,就不應該害怕什麼了。

因此,楊震才說,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這著名的“四知”,表明在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麼無人知道的事情,因為至少自己、對方以及天、神是知道的。

正是有了這四知,人們才更加應該心存敬畏。

可以說,楊震的義正嚴詞,的確做到了無愧於天地。而這一切,都來自於他對清廉美德的一份敬畏之心!

楊震的清廉,在中國歷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