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部分(2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唐浩然曾目睹過駐大沽炮臺淮軍一營的移防的一幕,看著那一營淮軍列隊行軍,行軍佇列中的兵丁,無不是一臉嚴肅認真的表情。每個人都肩扛著一支洋槍——一色的八響毛瑟槍,腰佩牛皮攜具。

按道理來說應該威武無比,可於唐浩然的眼中,卻像是市民遊街,由於沒有統一姿勢與標準,所以兵丁扛槍如同扛著把鐵鍬,除了隨身的武器之外,他們還每人攜帶一把扇子。其攜帶方式可謂五花八門,有插在衣兜裡的,有插在領口上的,還有的乾脆用腦後的辮子纏起來。

至於所謂的洋操,不過只是隨著口令列成排槍隊,然後隨口令開槍,甚至完全不瞄準,完全是一副散兵遊勇的模樣,總之,若按唐浩然對軍隊的理解,在這時候堪稱“我大清”精銳之師,進而被滿清視為“帝國擎柱”的以地方軍之名而為“中央軍”之實的淮軍之中,完全沒有一位算是合格計程車兵,自然更不存在合格的軍隊。

也就是瞧著那支淮軍部隊移防的模樣,唐浩然總算是明白了,為什麼甲午戰爭時,日軍以人均8發步槍子彈的消耗,即擊潰了滿清陸軍,甚至一次又一次憑著刺刀衝鋒,即將清軍打至崩潰,以至於繳獲是其消耗上百倍。

正是有鑑於此,唐浩然才希望透過軍姿與刺殺的訓練,進而淬鍊士兵的魂魄,透過灌輸敢於“刺刀見紅”的思想,樹立軍隊的勇氣,不過這刺槍術卻非常麻煩,這會就連後世以拼刺見長的日軍也習著法式刺槍術,至於鼎鼎大名的日式“刺槍術”要到甲午戰爭後,透過對戰時的總結結合日本的舊槍術才會發展出“銃劍術”。

幸好讀書時,因為愛好的關係,於網路上看過“八一版民兵刺殺、投彈、爆破、土工作業教範”,而現在憑著記憶竟然一一將其回憶了出來,至於現在需要做的就是將其抄寫成冊,進而編寫成《新建陸軍步兵教範》。

“山地對刺……(一)上對下刺,預備用槍時,兩腳距離工寬於肩,坡度大時,可成“八”字形,身體重心稍向後……”

回憶著教範中的內容,將其一一寫在紙上,唐浩然又用鉛筆畫著簡圖,就這般用幾個小時的時間,才憑著回憶將“刺殺教範”寫出,又仔細檢查了一番,這時帳蓬外卻傳來了刺耳的銅哨聲,淒厲刺耳的哨聲在午夜的海濱荒地響起的時候,教官的咆哮聲亦跟著響了起來,

“快點,快點,別他孃的像是小腳娘們似的,快,快,”

在哨聲與咆哮聲中,唐浩然走出帳蓬,只看到上千名剛剛從睡夢中驚醒的新兵在教官們的督促下,衝出帳蓬於海灘上排出佇列,瞧著眼前的這一幕,他的唇角不禁一揚,至少現在這些人有那麼點兵味了。

“還有四十天!”

望著於海灘上列隊奔跑的新兵,心下略感些許欣慰的唐浩然默默的唸叨著,只剩下四十天了……

(近日因瑣事纏身,每天恐怕只有一更了,還請大家多多體諒。)

第6章 將欲行(求推行)

大清早的,老梁頭趕著牛和以往一樣,往海邊打葦草,他坐在牛車上,眯著眼睛,嘴裡叼著菸袋,隨著他的吞吐,那煙鍋子裡不時的冒出些煙霧來。

“要不著閒下來,給二子蓋間小屋……”

就在心裡想著的功夫。突然,一聲震耳欲聾的“一二三四”聲,伴著海浪聲跳進了老梁頭的耳朵裡,只震得他渾身上下為之一驚,然後馬上立著腳尋找聲音傳來的方向,是海邊下傳來的,隔著葦草,倒是瞧不著人影,只能聽著震耳的腳步聲。

那似有萬千人如萬馬奔騰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雖說老梁頭活了近五十年,可卻沒瞧過這樣的景,連忙停下牛過穿過葦草叢朝著海灘上看去,只看到遠遠的一陣隊跑了過來,那些人跑的並不快,只是慢跑。

映入眼簾的是一隊動作整齊劃一的人,瞧著那氣勢更是精神頭十足。不過穿的倒是不怎麼樣——一個個的只是穿著件對襟無袖短打和大褲衩,腳上穿的似乎是草鞋,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從他們喉嚨間發出的聲音,只讓老梁頭覺得的耳朵震的發痛。

不單是老梁頭,便是大沽炮臺上的淮軍,現在也被那“操令”成天震的睡不踏實,瞧著那些人每日喝著操令,整齊劃一的“齊步走、正步走”,一個個的臉色都變了!

不過只是短短几十日的功夫,當初瞧不上眼的一群人,這會卻完全變了副模樣,不單走路的時候昂首挺胸的,那精氣神也全變了模樣,瞧著甚至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那昂首闊步的模樣,也太目中無人了吧!

這陣子,這大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