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2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咱們拿什麼擋他們!”

“當初是當初,”

續昌很有把握地說。

“咱現在不有北洋嘛!還洋人都覺得咱北洋辦的不錯,到時候必能堵住。”

慶王笑笑不作聲。這付之一笑,是極輕蔑的表示,續昌心裡當然很不舒服。可是,他還不敢惹慶王,可他顯然忘記了,那北洋,也是他瞧不起的疆臣辦的。

“反正這事吧,現在也就是個風頭,咱們且先等著。”

略停一下,慶王用極為平靜的口氣說道。

“等著皇上和太后那邊有什麼想法,咱們做臣子的是給皇上分憂的,再說了,這地方上,可都有人支援試辦新政了,這洋人狼子野心的,這幾年還顧著前幾年那一仗,可回頭保不齊是什麼模樣!”

慶王的一句話,使得續昌大感刺心,便有些惱羞成怒的模樣!

“慶王,你也別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那洋鬼子,也是人,要是咱們傾國之兵打,還能打不過他們,還非得辦什麼新政!我瞧著,這辦新政,就是要把祖宗成法辦沒了!”

慶王覺得他的話硬得刺耳,未免不悅,於是又搬一頂大帽子。

“那邊還有懿旨呢?”

“有懿旨也……。”

續昌突然把話截住。

雖只半句,未說完出來的幾個字,從語氣上亦可以猜想得到,是“不行”或者“不管用”。慶王悚然而驚,心裡在想,續昌要公然抗旨了!這人哪……哎。

就在這時候,卻突然聽到門外有了通傳。

“懿旨到!”

雖說皇上從去年便親政了,慈禧也住進了寧壽宮,可實際上,誰都能看明白,太后住進寧壽宮,便意味著其還要管著朝政,不過只是不再明管了,可總會用招見醇王、慶王的名義,插手朝政,在朝中這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這幾日朝中各種聲調在那裡說道著新政,自然是瞞不得太后,這不,朝中正鬧騰著,這邊太后便有了旨意召見醇王與慶王。

由於醇王與皇帝是父子,禮節上有所不便,所以召見醇王時,皇帝向不在座,這顯然是不能讓皇上參與其中。

“皇上今年二十了,書也讀得不錯。”

慈禧太后瞧著醇王說道:

“也知道這國事不易了,這不要辦起新政來了。”

太后的話讓醇王大為詫異,不知道太后怎麼個想法,那裡敢輕言?不過卻也不能不說,然後便一面想理由,一面回奏道。

“時事多艱,全靠皇太后主持,皇帝年紀還輕,還挑不起這副擔子。再說,學無止境,若無皇太后庇護,這朝局不知有成什麼樣子。”

他說到一半,便不知道再怎麼說下去了,原本他便言拙,素來都是個沒什麼主見,多年來養成的習慣,凡有慈命,只知依從。正在困惑疑難之中,他聽著慶王倒是難得的為他解起圍來。

“太后,依臣看來,皇上要辦這新政,那也是太后教導有方!”

慶王的這番話一說,不單醇王覺得的意外,就連慈禧亦深感意外,這慶王平素可不會插這個話,而她全不知,慶王之所以這般說,為的卻是另一件事兒。

“太后,當年太后倡辦洋務的時候,那朝臣們不也是說三道四的嘛,現在皇上尋思著想辦新政,那不還全是向太后學著不是,說到底,還是太后您教導的好,若不然,皇上又豈能這麼快,便知道了國朝危局所在。”

慶王的話卻讓醇王的後背直冒冷汗。

“皇上還年青,這朝政還要太后多加操持,依臣看,這新政不能辦!”

說完,醇王便磕一個頭,依然長跪不起。生怕因為這辦不辦新政惱了太后。

“瞧你,老七,又沒說這新政不能辦。”

瞧著醇王嚇的那番模樣,慈禧太后轉過臉來,對慶王說道:

“你說,這新政是能辦還是不能辦。”

“皇太后的話,臣實在汗顏無地。總是臣下無才無能,這幾年處處讓皇太后操心。目前政務漸有起色,正是由剝而復的緊要關頭,這新政,依臣看來,確實也得辦,那《盛世危言》中就提過,這國朝之危在外,而非內,這些年在總理衙門和西洋人打交道,臣算是知道,這洋鬼子瞧著似個人,可個個都是狼子野心的,保不齊就這會還想在咱大清國身上咬上一口,臣瞧著,皇上也是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想辦這個新政,免得讓洋人再打上門來。”

“這麼說,這新政是要辦的了?”

慈禧沉吟片刻,然後接著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