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按照目前的一年學時安排,一年畢業基本上沒問題,但是……”
行走於校園中的吳其藻朝著校場上正在進行馬術訓練的學員看去,然後引用起梅克爾上校的話作了回答。
“以梅克爾上校看來,一年或許可以令其初步掌握陸軍軍官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但也只侷限於此了,這極有可能限制其未來的發展,”
在引用了梅克爾上校的觀點之後,吳其藻又繼續說道。
“上校建議我們在未來應仿效日本陸軍,建立陸軍大學,以培養參謀及其高階指揮官,否則以目前講武堂所學,絕不能滿足軍隊高階指揮官以及參謀之用。”
“陸軍大學……”
唸叨著這詞,唐浩然又豈不知梅克爾說的是實話,說白了講武堂這一年期培訓出來的軍官只是中基層軍官,而其所學有限自然限制自身成為高階指揮官可能,但問題在於,自己有那個時間去等嗎?想到時間,唐浩然不禁想到東洋的那個鄰居,那個鄰居正處心積慮的計劃著進攻中國。
面對日本的威脅,自己只能想辦法加強自身實力,而與此同時,為了解決這個威脅,自己正在一步步的推動著那個計劃,那個計劃能否成功,仍是未知數,一切只能交給時間和未來去決定,但自己絕不能把所有的籌碼全押到那個計劃上,在此之前,必須要不斷充實自身實力,以備將來。
瞧著馬術場上那些騎著西洋馬訓練馬術的騎兵科學員,唐浩然的神情變得越發嚴肅。
東洋啊……這個命題似乎是近代中國永遠無法繞開的命題!現在這個問題卻又落到了自己的手上,能徹底解決嗎?
(大家先別抱怨,這裡用梅克爾也是沒有辦法,畢竟另一位合格的還在土耳其,創辦著新軍,培養著土耳其軍官,這梅克爾於日本培養的是旅團長、師團長,於朝鮮培養的,嗯,只是營連長,現在能有這麼一位來朝鮮,已經開了很大的金手指了,至於將來創辦陸大的時候,自然要用名將了!呵呵,月底了,求月票!明天加更!)(未完待續……)
第83章 東洋(第一更,求月票!)
銀座與東京而言意味著開化,十幾年前這一帶並不繁華,在實施了英國人沃特爾斯制定改建規劃之後,這片街坊中林立著西洋建築的街區,便成為東京最繁華的商業區之一。六丁目12號這棟四層高的西洋樓房的門外掛著一排銅板招牌,而其中一個招牌上面寫著“南洋谷糧銷售株式會社”幾個字。
這棟西式洋樓中分佈著十幾家這樣的從事海外貿易的會社,這些會社的特點是規模都非常有限,或是從事對外出口亦或是從事進口,終日都有不少人從大門進進出出。在這裡出入的客人以男性居多,其中多半是青年人,這也難怪,畢竟從事外貿需要講外語,既便從事對清國的貿易,不會說“清話”,那也要會說“唐音”才行,自然,也就只有年青人了。
“南洋谷糧銷售株式會社”的辦公室內,二十餘名穿著呢絨西裝的職員們正在辦公,五六個客人正在和職員洽談著事情,對於專事廉價南洋米進口貿易的會社來說,他們從不擔心貨物的銷售問題——日益發展的日本工業需要大量的工人,而無論是工廠主亦或是城市貧民都歡迎廉價的外國米,過去,日本以進口朝鮮米為主,而現在隨著朝鮮輸出大米的銳減,廉價的南洋米開始闖進日本市場,而“朝鮮谷糧銷售株式會社”則是最早從事這一貿易的會社——第一個將南洋米引入日本的會社。
在大廳裡的的幾張辦公桌客人們似乎正在同職員在那裡商討著大米的數量,雙方的討論聲此起彼落,價格僅相當於日本米六成的南洋米從不愁銷售。唯獨數量供應總有些不足。畢竟南洋市場剛剛開拓。且幾個世紀以來,南洋米購銷完全掌握在南洋華僑手中,且不知為何,去年歲末,華僑結成米糧同盟,完全控制米市,導致欲從事南洋米購銷的會社被排斥在外。
而“朝鮮谷糧銷售株式會社”則是少有的幾家,獲得華僑商行認可的日本商社。這使得本州一帶的南洋米皆由其供應,這種近乎於壟斷的經營,使得這間不大的會社,從不需要擔心銷售問題,且米商甚至需要百般討好其,以獲得足夠的大米。
在這一片熱鬧中,一名穿著西裝的青年,走到到櫃檯的一端,遞出名片,然後說道。
“我想見你們社長。”
印在名片上的是:滋賀縣旭日圖書會社社長山本隆一。
“請問您有什麼貴幹?”
服務檯小姐有些詫異的看著這位。公司可不作圖書生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