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懸掛著,從李康年的眼前劃過,重回漢唐的旋律一遍遍瘋狂地灌入他的耳膜。作為朝鮮有名的碩儒,李康年與柳麟錫等人一般,堅持春秋大義,對外尊華攘夷,但與其柳麟錫等人主張“北伐”,要求北伐滿清,恢復明朝不同,在他看來,明已亡兩百餘年,皇宗滅絕自然再無恢復的可能,即便是北伐亦是主張朝鮮入主中原。
但他的這一夢想,或者說“幻想”隨著統監府的在朝統監而化為泡影,尤其是在統監府全面介入朝鮮國政之後,在地方事務廳的介入下地方官府更是成了一個擺設,這曾讓李康年痛心不已,每每思及國朝全為清國人所把持時,心痛之餘尊華攘夷亦於心底閃動,而此時,面對統監府起兵反清。主張衛正斥邪的他整個人不禁迷茫了。
這。這統監府難道當真是意欲恢復中華嗎?
此時。《東亞日報》的記者們已把新軍佔領錦州兵逼關內的訊息,透過號外傳向外界。洶湧的人潮手執小旗,更多的是日月旗,而不是一塊紅布即可的統監旗,迎著漫天飛舞的綵帶走上街頭,歡呼著,跳躍著。
這時,兩個滿臉是淚的年輕士子。衝到李康年的面前,在看到是李康年內,兩名士子連忙激動的行道:
“衛已先生,中國光復了!中國光復指日可待!”
儘管那中國光復依然還很遙遠,但卻第一次讓這些士子們看到希望,看到中國光復的希望,而對於這些堅持春秋大義,秉持尊華攘夷之心計程車子而言,這天地間似乎沒有任何事務能比這更令人激動了。
甚至在他們許多人眼中,一但中國光復那所有的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再也沒有洋擾之憂,亦不會有貪官橫行。而朝鮮又能以事大之心誠侍中國,而為中國所佑。
在未曾有過的激動之中,數以千百計的朝鮮官員、士子無不是激動的哭喊著,甚至不顧宮侍阻擋的湧向大報壇,以祭祀皇明三帝,那哭聲更是震天,更是有激動者吟誦著陸游的《示兒》,大有老懷欣慰之感,而每一個來到大報壇的朝鮮官生無不是於大報壇泣拜,告知三帝中原他日將復,而那是為“犬羊夷”的滿清不日必滅。
對於這些數百年來一直尊崇明朝、蔑視滿清的“尊周大義”的朝鮮官員以及士子而言,在這一瞬間,他們似乎理解了統監府,理解了府中過去兩年中對朝鮮的“凌壓”,這凌壓為的卻是“匡正中華”,甚至生出一種榮幸之至的感覺來。
“……中華以我朝鮮之力,而再行匡復,朝鮮能以小事大如此,再造母邦,實是朝鮮萬民之幸,亦是朝鮮萬民之福,神宗皇帝竭天下之力,出兵救之以東藩,得以再造藩邦。吾東方昆蟲、草木,何莫非皇靈所被也?今日,朝鮮士民願竭盡國力以助北伐……”
而相比於朝鮮官民的激動,只有極少數人從統監府發出的通電中意識到,這次“北伐”恐怕並不是為“恢復中華”,因為通電中沒有任何與“中華”有關的字眼,難道當真是“清君側”,若是現在還有人將唐浩然視為清國的忠臣,恐怕只會徒惹人笑,可此次揮師關東的目的又為何?
可無論如何,對於朝鮮人來說,現在他們似乎找到了一個令他們驕傲的理由——“以一邦而報中華”,以一邦而復中華,僅僅只是想到中國的光復是起於朝鮮,便足以令這些千百年來以小事大的朝鮮人為之自豪,甚至得意的叫嚷著“中國再造朝鮮,朝鮮再復中國 ”,甚至相比於過去,原本被地方事務廳壓著的朝鮮地方官廳,亦全力配合起事務廳的工作,大有若不盡力,即為中國之罪人的感覺,而這反倒令地方事務廳順理成章的全面接管了地方政務,當然一切都是藉著“中國”的名義。
此時,當“恢復中國”成為朝鮮的民心所向時,在這民心所向的中心——統監府中似乎並沒有這種自知,對於統監府來說,一切只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東北!”
在南別宮的辦公室內,吐出兩字的唐浩然,只是笑看著李經述,現在差不多是時候開出自己的報價了。
“東北!”
李經述驚詫的望著唐浩然。
“東北,那,那可朝廷的龍興之地,朝廷是斷不會……”
“斷不會如何?”
唐浩然搖搖頭,李經述還是太過年青了,現在他反倒是希望能夠同李經方打交道,如果是李經方的話,他會怎麼說?
他也許會說……“你先打下來再說,等到你打下東北,朝廷自然也就說不出話來了”,甚至,他還會唆使自己進攻京城,以確保朝廷作出讓步。
不過,現在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想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