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要到“承恩祠”祭祀,在祭祀的時候,朝鮮士子撰寫的祭文,文中無不是帶著“春秋大義”、“華夷之辯”還免不了對明朝的追思。
如此這般長此以往、潛移默化下,警察部的警察對朝廷早就沒有了一絲恭敬可言,什麼是處心積慮?縱是於朝廷不滿至極,李光澤仍難免有些擔心,擔心大人暴露了自己野心,然後……
“操之過急?”
李光澤的反問讓唐浩然頗是無奈的搖頭說道。
“非是操之過急,而是時不待我啊!”
唐浩然的這句時不待我,道出了現在的無奈,有許多事情,終歸需要去喚醒的,無論是同文學院亦或是海員學校中的學生,只有喚醒他們心中的民族情緒,才能夠為自己所用,儘管在人前,總是自信滿滿,但唐浩然卻非常清楚,日俄戰爭的爆發固然令自己暫時無需顧慮日俄之危,但來自國內的壓力卻瞬時驟增,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的話,至少……至少這裡的人能做好思想上的準備,能夠為一個信仰而戰。
甚至就是國內……想到國內,唐浩然不禁想到已經年餘未見的復生,他現在怎麼樣了?他又會如何利用那批書呢?
(我是誰,這個問題其實很微妙,似乎民族問題是敏感的、脆弱的,不能提及的,但有許多東西卻是無法忽視的,說實話,直到現在無語依然無法理解,為何我們能夠看著辮子戲在那裡為“我大清”歌功頌德,更很難理解,什麼好想再活五百年。雖然我個人不喜高麗棒子,但因為相似的經歷,我很好奇,如果現在朝韓兩國,有人在那裡為明治、為昭和歌功頌德,歡呼日治時期的美好生活,言稱“我大日本”,會是一個多麼美好的現象啊,可惜,藩邦的一切都是黑暗,美好自然與他們絕緣,果然是小國寡民啊!實在太小家子氣!真該像我們學學不是!好了,不發韓國人的嘮叨了,那幫孫子欠收拾,先把藥費結清。PS:求月票!)(未完待續……)
第106章 師生間(第一更,求月票)
月光在牆壁上投下一層銀影,雖正值盛夏,可是在這山間的書院之中,陣陣山風襲來,卻顯得清涼非常,深夜的書院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息,在其中的一間房層中,從視窗流出來的黃色的燈光映在青磚上,搖曳的燈光在牆壁上映出隱影。
在房屋內,一名相貌仍顯稚嫩的少年,看著面前的先生,恭敬的見了禮。
“學生見過譚先生!”
眼前的譚先前,並不是書院裡的先生,不過他同先生是好友,此次來書院,卻只是為訪友,不過江濤倒是佩服這位譚先生的學問,尤其是那些於書院中學不著的西洋學問。
江濤小小瘦瘦的,個頭不及成人的耳根,但舉止莊重,沒有通常的未成年的孩子的羞怯感,使人覺得他有一種既聰明又穩健的稟賦。
自從來到書院之後,譚嗣同便十分喜愛這個年輕的學生,熱情地招呼他坐下,說:
“你這篇札記寫得很好,不過也有不少不妥之處,我為你寫了一段長批,你回去好好看看,有不同的意見,儘可以提出和我爭辯。《中庸》提倡博學審問慎思明辨,又說辨之弗明,弗措也。師生之間要有爭辯,真理越辯越明,明瞭真理,一切自然也就豁朗了。”
雖說與唐浩然分開已有兩月之久,可他依然發現,自己總會不自主的引用唐浩然的話,
江濤接過譚嗣同遞過來的札記簿。
“譚先生的批改,我一定認真研讀,若有不明之處。我也會再來向先生請教。今天我想趁這個機會向先生討教幾個問題。行嗎?”
譚嗣同點了點頭。
“當然行。你說吧!”
江濤撲閃著黑亮的眼睛說:
“今日先生於課間,曾指出,巴爾幹地區的被壓迫民族的覺醒,最終會令他們擺脫奧斯曼帝國的壓迫,從而贏得獨立,進而取得國家的富強,請問譚先生,為何其民族覺醒。會在導致其國家獨立後,又能使其富強嗎?”
這幾日在課堂上,江濤聽譚先生在那談著泰西諸國的崛起,尤其是那些弱小、小國的自立,富強,而其中民族亦是繞不開的一個環節,而想著泰西諸國的民族,他的腦海中同樣也浮現出了一個個問題,實在是想不通的時候,便來到了譚先生這。以希望在這裡得到答案。
看著面前的少年,譚嗣同先沉吟片刻。而後說道。
“你這個問題提得對。古今萬國所以強盛,皆有其原由的,可是至少有一點共通之處,即是上下一心,方可強國,若是上下尚不能一心,又談何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