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部分(2 / 4)

小說:帝國的朝陽 作者:噹噹噹當

觀歐陸各國之民族起義,非起義者流血,不能喚醒民眾,中國人之骨氣、血性之泯滅,雖是滿清之屠刀,但卻又與我輩不作為,未敢流血有很大關係,老師,欲革命,非得流血喚醒百姓不可,您常教導我們,為革命要甘願拋頭顱,灑熱血,縱是起義不成功,我等之犧牲亦可喚醒百姓,喚醒中國之血性,縱是犧牲亦有所值了!”

激動言語從陳慶林的嗓間發出時,他的目中噙著淚水,隨著他的話語,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老師,凝視著將他們引入此路的老師,面對學生們的拳拳赤子之心,一時間縱是有千萬個理由的譚嗣同卻說不出來。

熱血又豈容撲滅?

就在譚嗣同猶豫不決時,唐才常凝視著好友,終還是點頭說道:

“復生,這滿清非打倒不可,而百姓之醒,非得我輩之血,不可喚醒!”

唐才常的話立即引得林圭、蔡忠浩、秦力山等人的一致贊同,他們無不是受譚嗣同鼓動來到杭州,借書院的掩護聯絡志同道合之士,從事反清起義,為此他們放棄了科舉,現在面對書院學生們的狂熱,他們自然也無法置身之外。

“此事還需從長計議,畢竟……”

看著似有些失望的眾人,生怕把人們的滿腔熱血撲滅的譚嗣同連忙又改口說道。

“畢竟起義絕非盲動,首先,我們必須要解決武器、還有經費,同時,還要聯絡會黨,當然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選擇何地起義,諸君需要明白,杭州並非適當起義之地,雖其近海,可得海外同志的援助,但其滿城居內,城內數千旗兵為阻,非起義首選之地……”

在譚嗣同提及海外同志時,唐才常等人無不是心頭一動,他們之所以追隨譚嗣同,除去反滿之心外,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其得到海外同志的支援,儘管尚不知那位海外同志為何人,但在過去一年多間,譚嗣同於國內聯絡同志、建立書院所需經費都是由其提供,而在早先大家於一起商討局勢時,亦確定起義必須以沿海城市發動,如此才能在起義後獲得來自海外的援助。

“老師,滿城之內滿韃兵丁腐朽不堪,實不足為懼,杭州是為江浙要地,如我等與此時起義成功,必可震動全國,全國反清義士必受鼓舞進而響應,到時革命必成……”

年青人總是激動的,對於他們來說,他們有灑不盡的熱血,甘願為了中國的明天、民族的未來而犧牲。面對一張張激動而又興奮的臉龐,一時間譚嗣同卻發現自己全不能拒絕他們,最終,他站起身來,看著面前的青年說道。

“既然如此,那我們就於杭州發動起義……”

(求月票!帝國的朝陽讀者交流群:150536833歡迎你的加入)(未完待續……)

第133章 份子(第一更,求月票)

海面上一艘洋帆汽船噴吐著煤煙朝著仁川港駛去,此時的汽船甲板上擠滿了婦人、小孩,當然還有許多青壯勞力,隨著船員們告訴他們很快便到仁川了,他們不無不是站在甲板上,注視著隱約可見的山巒。

在過去的一年中,朝鮮似乎成為山東半島以至蘇北等地一個極為“流行”的詞彙,朝鮮意味著機會,意味著生活,甚至隱隱的作為一種社會習俗而被廣泛接受。與過去山東大地上盛行的“闖關東”的農民們推著小車,挑著擔子,用自己的雙腿走向關東不同。前往朝鮮只能透過水路,前往港口搭乘鐵殼洋船前往朝鮮,而之所以讓人們趨之若鶩的,並非是朝鮮如關東一般擁有無盡的良田,而是因為朝鮮遠高於關東的收入——每個月至少能掙好幾兩多銀子。

而且相比於鬍子橫行的關東,朝鮮這邊卻是官府治地,全不用擔心土匪鬍子。非但如此,朝鮮這邊還歡迎百姓拖兒帶女,就是一個娘們到紗廠裡幹活,一個月也能掙上幾兩的銀子,總之,在人們的口口相傳中,這朝鮮似乎成為了一個湧金之地,只要夠勤快,很快就能過上連鄉下老財都趕不上的好日子。

當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口口相傳的,誰也不知道那朝鮮到底是什麼地方,至於那些人口中傳著的什麼“到了那都是天朝上國的上等人,朝鮮人見著咱爺們就得鞠躬”,什麼“一月能掙幾兩甚至幾十兩銀子”諸如此類的話都是鄉親們口口相傳的,至多隻是說道著那村那村的人寫回的信裡是這麼說的。還信誓旦旦的說道著什麼。不知多少人都把自家的婆娘、兒子閨女都接了過去。

“他爹。該快到了吧!”

船邊穿著棉袍的婦人瞧著大海,在海上航行兩天後,她已經不再像初上船時那樣甚至連船邊都不敢靠了,而且也敢看那大海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