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戰鬥在甲午年 作者:京文

我是一箇中國人,我熱愛我的祖國,既然讓我幸運的重生在這個大時代,那麼,就讓我用我的血和刺刀,來改變這個世界,重鑄我華夏崛起之路。

生死不渝,一生不改!

昨日暴雨中自己的咆哮,何長纓依然牢牢的銘記於心,並且被深深的刻進心底。

雖然當時的吶喊,更多的是一種對力量的恐懼,希翼那種看不見的手,能將自己給拯救出來。

可是作為一個有血有肉有良心的中國人,何長纓所說的又何嘗不是自己內心的真實渴望!

既然第一條路何長纓沒臉走,那麼就只能選擇剩下的兩條路了。

一個是到檀香山去,據歷史記載孫中山是在今年的11月才建立興中會,只要自己設法摻和進去,就是元老級人物。

在未來的華夏大風雲裡,未嘗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而且這也是一個相對安全,難度係數較小,確實可行,比較穩妥的方法。

只是這樣一來,自己倒是安全了,可是一衣帶水的東洋卻透過此次甲午戰爭的紅利,將在遠東徹底的崛起,長成一頭超級恐獸。

至少在1942年之前,縱橫東亞,太平洋,東南亞,打遍天下無敵手。

現在東洋的伊藤博文,明治,山朋有縣,犬養毅,伊東亨,東鄉平八郎,包括二戰中的那些東洋中樞,無一不是一時人傑。

那麼就算自己和孫中山這些人一起建立了民國,國內的各種勾心鬥角,軍閥混戰,自己就敢說能夠跑贏東洋,避免之後的悲劇?

更何況,這連年的征戰,會有多少無辜的華夏兒女死於非命。

“絕對不能讓東洋人藉著這次戰爭,在東亞完成華麗的蛻變崛起!”

何長纓用的大手狠狠的敲了一下床板,目光閃著狼一般的兇芒:“只要在這次戰爭中,我華夏能立於不敗之地;巨大的戰爭借款,就能把東洋拖進萬劫不復的深淵,從此永久的淪為亞洲小國,只能仰仗著我泱泱華夏的鼻息生活!”

第二十三章 鐵屋子

現在何長纓既然明確了自己的道路,那麼第一步怎麼走,如何破局,就是擺在他面前的頭號問題。

想在這場甲午戰爭中拖垮東洋,如同陸鐵腿那樣,不是打打嘴炮,說說屁話就能反掌搞定的。

何長纓定了一下心神,在黑暗裡默默的回憶著自己不久前看的,關於這場中日甲午戰爭中的各種資料。

東洋陸軍現在有6個野戰師團和一個近衛師團,在這次甲午戰爭之中總共集結了24萬軍隊,其中有17萬士兵直接參加了中國和朝鮮的戰爭,另外還動員了15萬的軍夫進行後勤運輸。

反觀滿清,全國紙面軍隊共有114萬人,在人數上似乎能夠完全碾壓東洋國,不過刨去近70萬的只能當做治安隊來用的八旗,綠營,全國大約還有45萬的勇營和練軍。

這45萬的勇營和練軍雖然看著也不算少,然而中國這麼大,臺灣,兩廣,甘陝,四川,全國各地的平均下去,就沒有多少了。

甲午戰爭爆發的時候,根據東洋情報機構收集的資訊,駐防旅順、大連灣、天津、威海等地的淮軍等勇營軍隊,總兵力大約4萬不到。

再加上駐紮奉天的奉軍,直隸練軍中較有戰鬥力的正定、通永、古北口練軍共1。5萬人,總計北洋沿線的清軍主力只有5萬3千餘人。

而且由於這些軍隊中,很多都擔負著守衛炮臺要塞的重任,並不能隨意調動。

真正能夠進行機動作戰的兵力,只有駐紮津門衛的衛汝貴部淮系盛軍1萬餘人,葉志超、吳育仁、聶士成等部直隸練軍、武毅軍1萬人、以及駐紮奉天等地的左寶貴奉軍4千人,總計只有2萬5千餘人。

現在這總共的2萬5千的機動力量裡面,葉志超,聶士成,江自康的5千兵馬正丟盔棄甲的逃向平壤。

高升號上面的近千軍勇白白的喪生大海。

而衛汝貴部,左寶貴部,馬玉昆部,和豐升阿率領的奉天吉林練軍,共計1萬3千餘人,將在這幾日內陸續到達平壤,史稱‘四大軍入朝’。

然後這集結在平壤的,近乎是北洋陸軍全部機動兵團的2萬兵力,在一個月半以後被東洋陸軍打的落花流水,狼奔豕突。

接著為了應付頹勢,實在沒有辦法的李鴻章,只好把大量留駐炮臺要塞的守軍也投入野戰戰場,被迫臨時招募大量的新兵蛋子填充炮臺,最終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全盤竭輸。

再看號稱亞洲第一的北洋水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