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這個第一重炮聯隊的27門新型鋼體大炮,其餘的都是老舊的克虜伯青銅體鋼膛套炮。
何長纓曾經看過一個文獻,在整個甲午戰爭中,日軍平均每個士兵總共開了八槍,打出了八發子彈。
而日軍陸軍炮兵,總共打出了三萬四千零九十發炮彈,而這些炮彈裡面,實心炮彈不過打出了數百枚,其餘都是清一色的榴散彈。
何長纓點起一支菸說道:“紅衣大炮三里的有效射程,確實可以給北兩裡的北翼城,或者北一里的東西羅城,提供火力援助;不過日軍也不是傻子,怎麼可能讓這種局面出現?高爆彈還好,士兵臥倒基本就能躲開,最難抵的就是那滿天下雨般的榴散彈。”
“這些火炮真是犀利!那麼說來,蓬萊炮擊,也是可圈可點了?”
李經方不由的想起了幾天前的一件事情。
魯東巡撫李秉衡當年靠著家裡有錢,花錢捐官買了個縣丞出身,靠上父親李鴻章之後一路官運亨通,當上了永平府知府,卻因為貪汙被仇家算計,丟了官帽。
其間父親因為象徵性的保了他一下,沒下實力,所以這些年一直被李秉衡記恨,這次被皇上,帝黨們抬上魯東巡撫的位子,就是要跟父親打擂臺扳腕子。
李秉衡上臺以後,把魯東父親的嫡系紛紛貶官降罪,現在威海後路空虛,之前父親一再提醒,李秉衡就是視而不見,一心加強煙臺,蓬萊的防禦。
前幾天,李秉衡不知道在那裡尋找到一尊五六千斤的幾百年老炮,架在蓬萊天恆山頂,正巧遇到一艘日艦偵查,就放了一炮。
李秉衡在給皇上的奏摺裡,洋溢的寫道:聲震十里,水柱滔天,倭夷兵艦惶然逃竄。
山海關接到京城轉過來的電奏,李經方當時還信以為真,現在才知道不過是吹牛比而已。
日軍陸上小口徑火炮都如此犀利,海炮那還了得。
真要想打,就是輕鬆平了蓬萊小城,估計也不是什麼問題,會害怕這一門射程三四里的老炮?
“不是日軍犀利,而是大清太弱;日軍的陸海軍現在的實力,西洋任何一國都能輕鬆碾滅他們;可笑的是大清舉國上下,從百姓到大臣武將,一個個閉塞愚昧的可笑至極,還以為自己真的在十年前打贏了歐陸強國法蘭西,成為軍事強國了!”
何長纓嘆息著想著,別說現在,就是六年以後,整個北中國到處不都是鬧騰著‘刀槍不入’的大師兄,二師兄們。
端郡王載漪,軍機大臣剛毅,趙舒翹,,這些大清的最高層的權利者,居然為‘大師兄’們搖旗吶喊。
載漪直接請師兄們,他的端王府開壇設法。
還有幾十年前的那場舉國大鬧劇,裡面墜落了多少良知和中華的精英。
在這個國度,並不是上層者就一定比底層的覺醒者,憤怒青年,更加的聰明睿智。
要不然也不會有晉惠帝那句,‘何不食肉糜’的千古冷笑話。
突然間,何長纓似乎撲捉到了一線極為重要的東西,然而那絲亮光一閃而沒,再怎麼想都想不出來了。
日軍山海關的這次炮擊,對山海諸軍不啻於當頭一棒,然而對關外三城,卻是一件得失各半的事情。
‘失’的就是失去了關城火炮的援助,而‘得’的就是日軍已經轟出了百餘枚高爆彈,想來下面在轟擊關外三城時,多少會省一點炸吧?
而且何長纓也大致知道了日軍各種彈丸,對北翼城城牆的破壞力的大小。
榴散彈對城牆的損毀,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高爆彈在彈頭落觸地的同時,彈體瞬間爆炸,主要是殺傷,撕裂地表上計程車兵和物體,對城牆的破壞依然有限。
只有實心彈,才是撬動城牆牆體的大敵。
不過這六七米高,六七米厚的城牆,想要砸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對於現在炮戰基本無用的實心彈,何長纓估計日軍重炮聯隊也不會帶太多。
那麼,下面最需要防範的就是日軍的工兵了。
第四百八十九章 雁過拔毛
何長纓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賈起勝和徐邦道等將領的臉色就好看了很多,只要不破城,這仗總能煎熬著打下去。
“我現在就回去讓士兵修補垮了的那一段城牆口子,把其餘幾門也全部堵死,只留南門。”
賈起勝說做就做,朝著何長纓,徐邦道,李經方拱拱手,率領手下大步下了北翼城。
於是,城牆上就只剩下西羅城和北翼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