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吾欲窮盡此山,爾二人願去否?”狐疑、紫光曰:“弟子慵於步履,在閣習功,師去早回。”三緘曰:“如得佳境,不即歸來,爾二人在此候著。爾莫謂吾向他往,即欲他往,斷不能拋棄爾等。”狐疑曰:“準在是閣候師,師不歸而弗行也。”三緘於是緩緩出閣,由南而去約四五里,已盡山南。自南轉東有數十里之遙,未見涯誒。三緘管向前進,又行數十里,突入林樹茂處,愈入愈深,愈深愈欲窮其境。復行十餘里,人跡渺無,前一小山擋著去路。三緘以為此境窮矣,及登小山一望,依然坦闊如前。三緘行力已疲,趺坐片刻,天色將晚,自計難歸,欲覓一石穴居之。
下至山腰,忽見一小道童由山腳直過。三緘呼曰:“道童何往?”道童曰:“欲歸閣耳。”三緘曰:“爾歸之閣何名?”道童曰:“靈秀。”三緘曰:“閣內同居道爺幾位?”道童曰:“無多,只吾師徒二人焉。”三緘曰:“吾自繡綠閣而來,天晚不能歸去,欲借寶閣一宿,可乎?”道童曰:“一宿何妨,爾急隨吾行之,不然其途不識也。”言已前導,不久已至閣門。
其閣僅三兩楹,而雅潔可賞。三緘拜見老道後,老道款以齋筵,賓主同餐。餐畢,老道笑曰:“吾閣榻少,道爺可於東楹木板上跌坐一宵。”三緘曰:“只要能蔽風雨,何暇圖安。”老道匯入東楹,果一木板如榻,排於壁左。老道曰:“榻不恭潔,望其恕罪了。”三緘告謝數語,趺坐其間。整頓精神,將十二重樓以及三關尾閭,上至崑崙之功,一一運用。大道層次點得明爽。
功剛用畢,忽聞閣外人聲嘈雜。有曰:“此物好好司之,如有差遲,得罪不校”有曰:“今夜吾收取一二莖,以賜有道。”有曰:“彼還不能服茲,何可亂予?”有曰:“雲遊欠力,可以予矣。”言之儼然。三緘起身立於板上,從窗隙偷視,見四五偉漢席地而談,爭論不已。倏於月影內一道紅光,墜地化為金冠男子,手捧文書一角。偉漢見得,跪地接之。金冠男子曰:“速命當方送交可也。”言已飛身而去。三緘視之,久不解所以,仍然趺坐,靜氣凝神。
俄而閣門響亮一聲,似有人緩款入戶。三緘疑為本閣老道,啟門出入,未介於懷。孰知其人竟入室中,三緘視之,乃一白髮老翁,攜筇而至。三緘起揖而詢曰:“翁胡來?”老翁曰:“吾奉命來斯,與仙官一晤。”三緘曰:“所說何事?”老翁曰:“上天憐念仙官奔走勞苦,命吾送靈芝仙草與仙官食之,以壯精力,以助大道耳。”三緘曰:“靈芝生於何地?”老翁曰:“靈芝仙草無地不生,但人不識,即或能識此草,或隱或現,非其人亦不得而食焉。”三緘曰:“閣外之偉漢為誰?”老翁曰:“彼乃受上天虞工之命,管理山林川澤,一切寶物瑞木仙草,皆其所司。”三緘曰:“靈芝仙草司之有神,鹿能食之,此理何說?”老翁曰:“鹿為獸中之馴而伏者,所以得食。”三緘曰:“爾既命奉上天,送來靈芝,可呈吾一覽。”老翁諾,於袖取出,敬呈三緘。三緘接過視之,青秀而香,把玩不置。
老翁曰:“此草不可停留,得即吞食,乃有益耳。”三緘出位,向北叩首跪地而服,香氣不斷,味甜如飴。服後,自覺心清神爽,乃揖老翁而謝其奔走之勞。老翁不敢當,將欲辭去,三緘復留而詢其族姓以及出身。老翁曰:“吾族雲氏,名如鏡,幼讀儒書,幸服青衿一生,正直不阿,好敦孝友,沒去閻羅查對,有功無過,奏請上帝封為此境當方。今宵奉命前來,送得仙官靈芝,真是三生有幸。仙官大道成後,還祈攜帶小神。”三緘曰:“吾後日果能誕登道岸,自當酬勞。”老翁再拜辭行,出門而隱。三緘自服靈芝後,神也凝結,氣亦充足,於道大有所助。
天光發曉,仍回繡綠閣中。狐疑曰:“吾師昨夜何地棲身?”三緘曰:“靈秀閣耳。”師徒住此又十餘日,辭了老道,復向南遊。三緘在途,謂及狐疑曰:“爾弟狐惑,不知散於何所。”狐疑曰:“吾弟心性素所深悉,斷不反道敗德,以玷師箴。”三緘曰:“狐惑投吾,頗能以習道為事,知其道必終得,吾故常常念之。”三緘之思嘆狐惑者如此。
殊意狐惑自碧玉分散,仍回本洞修煉數月,甚覺無聊,念切三緘,意欲遍世尋訪。於是離了洞府,四處遨遊。正逢夏日,池蓮開放,思及師身,泣下潸然。東走西奔,來在一地,山壤皆赤。狐惑思曰:“黑墳黃壤,土色有分,此地如斯,在墳壤外矣。”路途奔走,亦不暇問是地何名,又兼大道未成,尚思口腹,久而力憊,欲得一所在以息其肩。轉過坦途,有茅亭二三家,酒食俱備,狐惑即在亭內暫歇一時。
久之,問及亭人曰:“貴地何名?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