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日成向蘇聯和中國求援(1)
2。敵人越過了三八線,金日成只好向蘇聯和中國求援
在漢城失守後的第二天晚上,金日成詢問什特科夫,敵人是否會真的越過三八線,如果敵人真的越過三八線,北朝鮮已經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抵抗強大的美國人了。
金日成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10月1日,敵人越過了三八線。不過不是美國人,而是南朝鮮的一個師。但當時的情報顯示,美軍正在做越過三八線的準備,並且有可能直趨平壤。在此情況下,金日成只好向蘇聯和中國求援。
10月1日凌晨,金日成的求援信由什特科夫轉給了斯大林。求援信說,本來敵人已經被趕到南朝鮮的最南端了,我們極有可能在最後的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是,美國動員了太平洋地區所有的陸、海、空軍,於1950年9月16日在仁川登陸。隨後,敵人同我們在漢城展開巷戰。金日成誠懇地說,如果敵人加快向北朝鮮實行進攻,我們將無力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他們。因此,我們不得不向您請求特別幫助。“也就是說,當敵軍越過三八線時,我們非常需要蘇聯的直接軍事援助。”但是,“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請幫助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組建國際志願部隊,為我們的鬥爭提供軍事支援。”①
10月1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常委、內務相樸一禹攜帶金日成、樸憲永聯合簽名的求援信來到北京,親手交給毛澤東。信中雖然表示,北朝鮮一定要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而鬥爭到底。但又說,如果敵人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靠我們自己的方量,是難以克服此種危急的。因此,我們不得不請求中國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兩封求援信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向北部地區發動進攻時,希望蘇聯和中國直接出動武裝力量給予援助。
但是,莫斯科不可能直接出兵。在接到求援信的當天,斯大林回信金日成,鼓勵說,不要低估了朝鮮在組織防禦方面的實力和能力,“北朝鮮有極大可動員的潛力和資源”,所以,“我們認為,北朝鮮不能在三八線及以北地區進行抵抗的觀點是錯誤的”,莫斯科相信,“朝鮮政府有足夠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組織起來並盡其所能地進行戰鬥”。至於提供直接軍事援助的問題,斯大林表示,“我們認為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組織人民志願軍。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與中國同志商量。”
同一天,斯大林在給羅申的電報中對朝鮮局勢的估計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他要羅申儘快轉告毛澤東或周恩來:“朝鮮同志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根據眼下的形勢,“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該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當然,仍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但斯大林表示,關於此事,“我沒有也不打算透露給我們的朝鮮朋友,但我相信,當他們得知這一訊息時,無疑感到高興。”①
斯大林這樣說,無疑把出兵援助朝鮮的責任推給了中國,而且使他的中國盟友陷入無法拒絕的境地。10月2日,毛澤東就派遣軍隊入朝作戰一事草擬了一封致斯大林的電報。毛澤東表示,中國決定用志願軍的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境內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佔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一旦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同美國人作戰,就必須解決以下兩個問題:第一,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第二,準備同美國進入戰爭狀態,還要準備美國可能使用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帶。①
金日成向蘇聯和中國求援(2)
這兩個問題當中,首要的問題是中國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只要中國軍隊能殲滅美軍,主要的是殲滅其第八軍,形勢就會變得於革命陣營和中國都有利。如果這樣的話,戰爭的規模不會很大,時間也不會很長。但毛澤東擔心的是出現最為不利的情況,即:“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不能大量殲滅美國軍隊,兩軍相持成為僵局,而美國又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使中國已經開始的經濟建設計劃遭到破壞,引起民族資產階級及其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