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教派的勢力能夠攪擾社會,而他們教師的熱心,也就全然無害於事了。在這種場合,各宗派教師見到圍繞他們四周的,敵人多於朋友,於是就不得不注意到那常為大教派教師所漠視的篤實與中庸;大教派教師所以如此,因為大教派的教理,有政府為其支援,博得廣大王國或帝國幾乎一切居民的尊敬,而教師們的周圍,因此就佈滿了門人、信徒及低首下心的崇拜者,沒有一個反對的人。小教派教師,因為覺察到自己幾乎是獨立無助,通常不得不尊敬其他教派的教師;他們彼此相互感到便利而且適意的這種互讓,結果可能使他們大部分的教義,脫去一切荒謬、欺騙或迷妄的夾雜物,而成為純粹的、合理的宗教。這樣的宗教,是世界各時代賢智 之士最希望見其成立的宗教,然而成文法律,從來未曾使其成立,而且將來恐怕亦沒有一個國家能看到其成立;其原因是,關於宗教的成文法律,一向總是多少受世俗的迷信及狂熱的影響,而今後恐怕還要常常受此影響。這種教會管理方案,更適當的說,這個教會無管理方案,就是所謂獨立教派。這教派無疑是一個極其狂熱信徒的教派,英國於內戰終結時,有人建議在英國成立。它要是成立,雖然其起源是極其非哲學的,但到今日也許會使一切宗教教義,都出現最和平的氣質和最適中的精神了。賓夕法尼亞是實施了這個方案的地方。雖然那裡教友派佔最多數,但其法律對於各教派,實是一視同仁,沒有軒輕。據說,那裡就產生了這種合理的和平氣質和適中精神。
對各教派平等待遇,不分軒輕,縱使不能使一個國家中各教派全體或甚至一大部分,產生這種和平氣質和適中精神,但教派的數目,如果十分繁多,而且每個教派的勢力,都小到不夠攪擾社會治安,那末,各教派對於各自教理的過度熱心,就不會產生很有害的結果,反之,卻會產生若干好的結果。政府方面,如果斷然決定,讓一切宗教自由,並不許任何教派干涉其他教派,那就用不著耽心它們不會迅速自行分裂,而形成十分多數。
在各文明社會,即在階級區別已完全確立了的社會,往往有兩種不同的道德主義或道德體系同時並行著。其一稱為嚴肅的或刻苦的體系,又其一稱為自由的或者不妨說放蕩的體系。前者一般為普通人民所讚賞和尊敬;後者則一般為所謂時下名流所尊重和採用。不過,依我想,對於輕浮這種惡德——容易由大繁榮、由過度的歡情樂意生出的惡德——所加非難的程度如何,實構成了這兩個相反主義或體系間的主要區別。象放肆,甚至擾亂秩序的歡樂,無節制的尋歡逐樂,破壞貞節,至少是兩性中的一方面破壞貞操等等,只要不至於敗壞風化,不流於虛妄或不義,自由的或放蕩的體系,大概就會非常寬大地予以看待,而且會毫不躊躇地予以寬恕或原諒。至於嚴肅的體系則不然,這些過度的放蕩行為,都是其所極度憎惡與嫌厭的。輕浮的惡德,對於普通人總會招致毀滅。那怕一個星期的胡行與濫費,往往就足使一個貧窮的勞動者,永遠淪落,並驅使他陷於絕望的深淵,從而鋌而走除,干犯大逆。所以,普通人民中比較賢明而良善的,老是極度厭惡這些放蕩行為。經驗告訴他們,這些行為會馬上給他們這種境遇的人以致命打擊。反之,數年的放蕩及浪費,卻不一定會使一個上流人沒落。他們很容易把某種程度的放蕩,看作屬於他們財產上的一種利益;把放蕩而不受譴責或非難,看作屬於他們地位上的一種特權。因此,與他們同一階級的人,就不大非難這放蕩,而只加以極輕微的責備,或者全不責備。
差不多一切教派,都是在普通人民間創始的,它們從普通人民吸引其最初和最多數的新的皈依者,因此,嚴肅的道德體系,不斷為這些教派所採用,其中雖不無例外,但為數極少。這個體系,就是各教派最易博得那些他們首先向其提出改革舊教理方案的那階級人民的歡心的體系。為要博取這些人的信任,許多教派,也許大多數教派,甚至多方努力,變本加厲地改進這嚴肅體系,一直做到有幾分愚蠢、幾分過度的程度。此過度的嚴格,往往比任何其他事情更能博得普通人民的尊敬和崇拜。
有身分有財產的人,就其地位說,是社會中顯赫的人物。他的一舉一動,社會都在注意,而他因此就不得不注意他自身的一切行動。社會尊敬他到什麼程度,和他的權威與名望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凡社會上汙名失信的事,他都不敢妄為;他得小心翼翼地注意社會對於他這種有身分有財產的人一致要求的那種道德,不管這種道德是自由的或是嚴肅的。反之,一個地位低下的人,就不同了。他說不上是什麼社會的顯赫人物。當他在鄉村中的時候,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