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就可以看出與中國的市長許多方面的差別,這也許是美國市長與中國市長的差距吧!
主題標籤 : 其他 上班
12
前些日子,有一張美國新任駐華大使駱家輝赴任的照片在中國的微博上瘋狂轉發。照片上駱家輝不像是履新的高官,身邊前呼後擁,而是像一個普通遊客,攜家人準備登機。
無獨有偶,2009年奧巴馬訪華時,也有一張照片被中國媒體不約而同地搬上報紙的頭版。照片上奧巴馬自己打著雨傘,出現在總統一號的出艙口。當時,我應邀參加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節目,就此調侃說,堂堂總統自己打傘,這讓中國那些啥事都有人伺候的小局長、小處長情何以堪啊!
這兩張照片,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傳達了同一層意思,即美國的官員不像中國的官員那樣官僚。再後來的拜登吃麵,更是把親民演繹到極致。
之所以如此,和美國的官員產生制度息息相關。
美國的官員不是上級任命的。貴為總統的奧巴馬,也無法對某個州長的任免指手畫腳;
同理,州長也無法對下屬的某個縣的縣太爺的任免做出決定;而縣長當然也不能決定鎮長的升遷。
決定這些升遷與否的,都在於官員治下的選民的選票。
由於對下不對上,因此官員就不必刻意媚上——上級領導來就來,我歡迎,但我也不會當成老佛爺一樣供著;上級也知道自己職責何在,因此也不會對接待雞蛋裡面挑骨頭。
和不必媚上相對的,是必須媚下。
可以得罪天,可以得罪地,但不可以得罪轄區內的選民——這才是烏紗帽的供給者。
他們可以用選票把你送上高位,也可以用選票把你拉下來。
在文化層面,美國也是個相對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