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2 / 4)

小說:金融戰爭 作者:低訴

如實行國家外匯管制、匯率控制、打壓房地產、控制股市、保持鉅額外匯儲備等。人民幣正在努力頂住升值壓力,政府正在著力減少經濟泡末。但是,民怨正在不斷積聚,資本家還在不斷製造泡末,中美之戰還將繼續……

中國不是當年的日本,不是讓美國玩弄於鼓掌的傀儡。但是金融之戰分秒必爭,瞬息萬變,我們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隨時準備應對強勢金融勢力的衝擊。廣場協議之覆轍,我們不可重蹈!

。 想看書來

打贏金融戰爭必須以史為鑑(1)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金融戰爭帶給我們的是慘烈的教訓,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經驗。只有認真分析和領悟了一個金融體系的興衰史,我們才能爭對自身做好每一步規劃,才能在下次危機來臨之時沉穩應對。

鄧小平同志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2007年8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3次學習會上,###同志再次肯定了這一觀點。2007年9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4次集體學習時,###又指出,要切實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完善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法律法規,構建有效的國家經濟安全體制機制,增強國家經濟安全監測和預警、危機反應和應對的能力。即使在金融界,面對沉痛的歷史教訓,人們也不得不承認,一場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不亞於一場區域性戰爭。特別是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誰佔領了金融戰爭的制高點,誰就掌握了未來發展的主動權。

金融開放所面臨的戰略風險遠不是金融業本身那麼簡單,它涵蓋了整個中國社會的各個層面,稍有閃失則後果不堪設想。

一是引進大量令人眼花繚亂的“創新”金融產品,以各種方式創造債務工具並使之貨幣化。這些金融貨幣完全具備實體經濟領域貨幣的購買力,從這個意義上說,外資銀行將參與中國人民幣的貨幣發行。當外資銀行“創造”的人民幣信貸總量超過國有商業銀行時,它們實際上就能夠架空中國的中央銀行,控制中國貨幣的發行權!它們將有能力和意圖來惡意製造貨幣供應的波動,從而先是透過通貨膨脹然後是通貨緊縮來血洗中國人民的財富,就像歷史上反覆出現的經濟危機一樣。

二是透過投資來控制中國的電信、石油、交通、航天、軍工等國有壟斷行業,畢竟沒有法律規定國有壟斷行業不能從外資銀行貸款和融資。而外資銀行一旦成為中國國有壟斷行業的主要資金提供者,它們將掌握這些中國的“核心資產”的命脈,外資銀行可以隨時切斷這些重要企業的資金鍊,從而導致中國核心產業部門的癱瘓。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吳曉靈說過:“中國在亞洲金融危機當中沒有受到很大的衝擊,但是站在旁邊看到了這場危機給國家、給人民生活帶來巨大危險的場面,因而給自己敲響了警鐘,也使得我國在不斷地反省,如果自己遇到金融危機有沒有承受能力?1998年以來的三次金融工作會議,我國政府也確實在不斷地反思金融體制所存在的問題。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很大程度上是金融業的競爭,在國際的資源配置方面誰能夠有更好的金融配置資源能力,誰在世界上就有很好的實物資產的配置能力。”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曾說:“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前蘇聯那樣,從強盛的帝國驟然土崩瓦解、衰敗不堪。”馬哈蒂爾還認為,“落後就要捱打”,“缺少心計也要捱打”。俄羅斯改革失敗造成的災難惡果,頻繁的金融風暴橫掃世界各地,東南亞企業家債務纏身廉價變賣工廠,戈爾巴喬夫損失了全部私人財產,這一切都顯示了美國隱蔽經濟戰爭的巨大威力。當前隱蔽經濟戰爭比較軍事攻擊,對中國來說構成了更現實的威脅,不僅威脅到國家安危和經濟命脈,還直接威脅到普通人的切身利益,包括就業、工資、存款、股票等,值得引起人們的充分關注和警惕。同時,在人類進入21世紀的今天,由於國際交流和貿易的全球化,經濟戰爭已經取代軍事戰爭,成為當今世界一部分人奪取另一部分人財產的主要手段,1997年東南亞的金融風暴就是經濟戰爭的一個例子。落後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受到了重大打擊。國際金融炒家以經濟手段達到了以往要用戰爭手段才能達到的目標。

打贏金融戰爭必須以史為鑑(2)

金融戰爭的一切都顯得不可預知,但事實上,我們只要讀懂了歷史,就能知道金融家的一貫手法,就能知道為什麼一些國家能成功躲過危機,而另一些卻導致了金融系統的坍塌,乃至政權的丟失。因此,一個國家或者集團要想打贏金融戰爭,必須以史為鑑!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