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3 / 4)

大學》、《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私立燕京大學》。內容包括各種各

樣資料,從正式大事記、同時代人的文章、報告和演講直到紀念文章和個人

回憶,回憶大多是逸事趣聞。臺北《傳記文學》月刊和傳記文學社出版《傳

記文學》叢書,收民國時期人物傳記,包括許多教育界人物傳記:王文田著

《張伯苓與南開》(叢書第 26 種, 1968 年);梁實秋著《談聞一多》(叢

書第 3 種,1967 年);羅家倫著《逝者如斯集》(叢書第 14 種,1967 年);

《蔡元培自述》(叢書第 22 種,1978 年);胡適等著《丁文江這個人》(叢

書第 21 種,1979 年);楊亮功著《早期三十年的教學生活》(叢書第 98 種,

1980 年)。

關於蔡元培對近代中國教育界生活的特殊貢獻,見陶英惠著《蔡元培年

譜》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 5 集(1976 年)和第 7 集(1978

年)刊載的兩篇詳細文章。除廣為人知的《蔡元培全集》外,還有 1980 年出

版的集中蔡氏有關教育論述的專集,高平叔編《蔡元培教育文選》。若干校

友會刊物如《清華校友通訊》載有有用的校史資料。英文的教育界人物的第

一手記述有蔣夢麟著《來自西方的潮流》。

在華教會大學的歷史及其與中國環境的相互影響,在傑西?G.盧茲著《中

國和基督教院校,1850—1950 年》有論述,也見於安東尼?C.李:《中華民

國私人管理的高等教育史》。各教會大學校史,已由亞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聯

合理事會刊行,雖然在質量上參差不齊,但這類出版物有兩種用途,一是提

供主要根據差會檔案和私人檔案撰寫而成的 19 世紀以來在華教會教育事業

概要,二是展示教會大學教育家和他們的年譜編寫者之中普遍存在的態度分

歧。這類出版物有:查爾斯?霍奇?科貝特著《齊魯大學》(1955 年),克

拉倫斯?戴著《之江大學》(1955 年),艾德敷著《燕京大學》(1959 年),

瑪麗?蘭伯頓著《上海聖約翰大學, 1879—1951 年》(1955 年),德本康

夫人和魯思?M.切斯特著《金陵女子文理學院》(1955 年),L.埃塞爾?華

萊士著《華南女子文理學院》(1956 年)和劉易斯?C.沃姆斯利著《華西協

合大學》(1974 年)。也參見魯本?霍爾登著《1901—1951 年中國大陸的雅

禮和湘雅》。關於最近出版的西方——特別是美國——對中國高等教育和科

學研究的影響的分析專著,有彼得?巴克著《美國科學與近代中國,1876—

1936 年》和菲利普?韋斯特著《燕京大學與中西關係,1916—1952 年》。

日本對中國文化教育的影響的全領域,已由日本大學者實藤惠秀全面開

拓,他的 1939—1945 年早期著作(見費正清等著《日本的近代中國研究》條

目 6.8.1—6.8.5)在他 1960 年出版的《中國人留學日本史》中達到其巔峰。

這方面的中文著作,有黃福慶著《清末留日學生》。實藤惠秀在東京的藏書

仍然是這個研究領域的主要資料來源,在任何其他國家無類似的富源。汪一

駒著《中國知識分子和西方,1872—1949 年》是一部導引研究的專著,而中

國留學生的回憶錄仍然是一個未被髮掘的富源。薩利?博思威克著《中國的

教育與社會變遷》在第 200—201 頁列出這類回憶錄約 50 種的書目。

在近來的出版物中,這個研究領域最有用的起始著作,除菲利普?韋斯

特著《燕京大學與中西關係,1916—1952 年》外,還有北京 1965 年編成,

1981 年出版的詳細清華校史《清華大學校史稿》(約翰?伊斯雷爾選刊了其

中一部分)和賈祖麟在 1981 年出版的研究專著《中國近代知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