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著差距——這個 20 世紀
30 年代的社會經濟危機的根源,被這些與國民黨政府格格不入的文學界的知
識分子痛苦地觀察到,並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他們的鄉村文學無論是諷
刺的,田園牧歌式的,現實主義的,或鼓動性的,事實上幾乎都成為對那個
極少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的政權,表示抗議和不滿的文學。
日本人在 1931 年侵佔了東北三省(滿洲)。隨著一群流亡作家從東北抵
達上海,這種新型的地區文學的政治重要性得到了有力推動。這些年輕作家
處於迅速席捲全國的愛國主義旋渦之中,他們身為日本侵略的最早見證人,
幾乎一夜之間便成了名人。他們的作品描繪了遭到異族霸王蹂躪的東北鄉
村,為地區文學帶來了新鮮感和生命力,並且在流行性和知名度上幾乎取代
了城市風格的“無產階級文學”。
這個東北作家群的領袖是蕭軍,他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除了是第
一個戰爭小說的樣本以外,還以第一部被翻譯成英文的中國當代長篇小說而
聞名。①這部長篇小說在魯迅的支援下於 1934 年出版,它的簡潔的藝術結構
得力於法捷耶夫的《毀滅》。但是如魯迅在序言中評論的那樣,“[它]嚴肅,
緊張,作者的心血和失去的天空,土地,受難的人民,以至失去的茂草,高
粱,蟈蟈,蚊子,攪成一團,鮮紅的在讀者眼前展開。”②情感的真摯——蕭
軍親身體驗的激情,是這部作品立刻流行的原因。但在 26 歲的年紀,蕭軍只
是一個初學者,他的藝術在後來的作品中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他的短篇小
說《羊》和長篇小說《第三代》。
在東北作家群中,一位天資遠勝蕭軍的作家是他的妻子蕭紅。她的處女
作是一部題為《生死場》的中篇小說,也是在 1934 年出版的,但不那麼流行。
①蕭紅憑著她對東北地區的方言和習語運用自如,成功地展示了一幅圍繞季節
更迭與人類生命週期的主要階段——生、老、病、死——轉動的農民生活的
可愛的畫卷。但是這一自然節律被日本兵打斷了,日本兵的出現殘酷地破壞
了這個自然與人的和諧的世界。在蕭紅的其他故事和小品(尤其是《呼蘭河
傳》)中,農民的生命週期體現在一系列令人難忘的人物身上——學童、獵
人、土匪、年邁的農婦、新婚的姑娘,甚至俄羅斯人,在她看來,她們也都
體現東北人民的原始活力。這位很有天才而不幸早逝的女作家,憑著她對故
土的氣息和聲音的敏感,給讀者帶來了生動的東北意識;失去東北既是對個
人的打擊,也是國家的悲劇。
另一位東北作家端木蕻良是蕭氏夫婦的朋友,一個可能更有雄心的小說
家。長期以來,他的作品既未能在商業上流行,也未引起學術上的注意,一
② 關於沈從文對湘西看法的詳細研究,見傑弗裡?C。金克利:《沈從文對中華民國的幻想》(哈佛大學,
博士學位論文,1977 年)。
① 田軍(蕭軍):《八月的鄉村》,由埃文?金譯成英文,附有埃德加?斯諾的序言。關於蕭軍的研究,
見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11 章。
② 引自李歐梵:《中國現代作家中的浪漫一代》,第 228 頁。
① 關於這部小說的英譯本,見蕭紅著,葛浩文等譯:《中國東北的兩部小說:〈生死場〉和〈呼蘭河傳〉》。
關於蕭紅的研究,見葛浩文:《蕭紅》。
直到最近。②端木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科爾沁旗草原》寫於 1933 年,當時他
才 21 歲。但是這部小說不同於立即得到魯迅支援的蕭氏夫婦的作品,它直到
1939 年才得以出版。如果說,蕭紅以素描畫家的精細描繪了東北的風物,那
麼,端木蕻良對故土的處理甚至更有雄心地將史詩般的恢宏灌注其中。這部
長篇小說是一個地主家庭,從其最早定居東北,直至日本入侵前夕的愛國主
義覺醒的編年史。這部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