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1864 年
第一個時期,以 19 世紀中期的主要叛亂在 60 年代中期被平定為止,顯
示出許多可視為王朝沒落的傳統徵兆:例如水運系統和河防系統開始毀壞失
修,部分地由於無人管理,但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也由於過分擴張。18 世
紀在湖南中部圍湖,修建了過多的堤垸,以便為不斷增長的人口造出更多的
農田,這就限制了航道,阻塞了排水通道,導致洪水長期淹沒這個富庶的農
業區。沿長江各地,官吏與鄉紳的利益衝突,阻礙了堤壩的修復。其他地方
的河防系統,也同樣遭受利害衝突和舊設施損壞之苦。一場最大的災害,是
1853 年的黃河改道,此後事實上從未恢復控制。①
大城市官吏的腐敗在 18 世紀末已達到頂點。乾隆朝是在普遍的騷動中結
束的:暴亂、抗租、抗稅、由信仰太平盛世異端邪說的教派和社會經濟脫節
所激發的叛亂。1813 年一次其他小教派的暴動攻入皇宮①,使朝臣和京城的
官吏為之震驚。②到 50 年代末,叛亂嚴重地顯示出要推翻清朝的預兆。邊疆
少數民族發動叛亂。③海盜在沿海出沒;西方國家開始襲擊沿海城市,並強索
政治與經濟的特權。
面臨這些問題,政府表現得軟弱無能。政府軍隊鎮壓不了叛亂,稅收不
夠支付鎮壓叛亂的費用。大運河漕運的困難,威脅著北京的糧食供應。19 世
① 見皮埃爾…艾蒂安?維爾:《18 世紀的中國官吏與饑荒》;王國斌和彼得?C。珀杜:《清代中國的饑荒大
敵》,《哈佛亞洲研究雜誌》第 43 卷第 1 期(1983 年 6 月),第 291—332 頁。
① 即林清?李文成領導的八卦教起義——譯者。
② 韓書瑞:《中國的太平盛世叛亂:1813 年八卦教起義》。
③ 見 S。M。瓊斯和孔斐力:《清王朝的衰落與叛亂的根源》,《劍橋中國史》第 10 卷,特別是第 3 章。
紀的幾位皇帝,與他們才氣煥發而堅強的前輩相比,表現得怯懦和無能。官
吏的貪汙腐敗和翫忽職守普遍存在。用新組建的地方軍隊鎮壓大規模的叛
亂,表明權力分散正在發展,而通貨緊縮促成了政府的財政困難以及更普遍
的經濟萎縮。
然而,朝代迴圈走下坡路的趨勢的慣例,包括不了這個歷史時期的兩個
主要方面。首先,人口增長到了真正空前的水平。中國在 1750 年有 2—2.5
億人,而在 1850 年為 4.1—4.3 億人。④這種增長的經濟、社會、政治及行政
影響,性質上已不可能是簡單的迴圈。其次,得力於工業技術與西方資本主
義經濟擴張的帝國主義的西方,提出了比中國先前遊牧民族入侵者更帶有根
本性的挑戰。僅僅這兩個因素,就意味著變化會超越迴圈模式。19 世紀中期,
接連不斷威脅舊秩序的叛亂失敗了。重新組建起來的擁有優勢火力的政府軍
隊,在 19 世紀餘下的歲月裡,限制住了民眾動亂的範圍。然而促進變化的推
動力並未因此被切斷,而是在其他渠道重新出現。
1865—1911 年
在第二個時期,發展和革新比衰敗和沒落變得更為突出。當然,衰敗和
沒落並沒有消失。例如 19 世紀 70 年代末,在華北平原洪水引起了饑荒;在
20 世紀的頭 10 年間,洪水又出現在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在 19 世紀中期的
幾次叛亂結束之後,農村的騷動減少了,但是 1890 年以後再度增加;與此同
時,反清的秘密會社也發展起來。
然而,王朝衰敗的這類現象,又伴有延續到 20 世紀的新的發展。使人震
驚的帝國主義軍事威脅,激起了中國人想透過西方式的工業化和建立現代軍
隊以求自衛的努力。新型的官僚企業家和受過教育的軍官出現了。在條約口
岸出現的對外貿易與工業,產生了買辦、商業資本家、專業人員和產業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