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持蔣、桂間的團結,用另一種力量促成蔣介石下野,使李德公能取而代之。這樣既可把老蔣的殘餘軍事力量抓到手,又可得到美援,與共產黨或談或打,本錢大了腰就硬。
到底用什麼辦法能不用兵使老蔣乖乖下野呢?這些天白崇禧為此真費了一番心思。他把《孫子》、《吳子》、《司馬法》到《六韜》、51《三略》等兵書又翻了個遍,也沒找到不流血倒蔣的妙計。有一天夜裡,他突然想起,前幾天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等幾位名人從上海、南京乘輪船經漢口入川時,白崇禧曾在漢口華中剿總司令部設宴招待過他們。據梅貽琦等人說,寧滬一帶要求和談的呼聲很高,盼望武漢方面有所行動,促成國共和談,以息刀兵。當時他聽了不置可否,現在想來,卻是一著妙棋。“我把中南幾省民意機關首腦邀來漢口,共同發起一項呼籲和平的運動,把老蔣打個措手不及。對!就用這個辦法逼他下臺。”
這樣一來,由桂系發起和平攻勢,在政治上便可先得一“人和”,目下滬寧一帶既有求和之望,他在漢口通電主和,必得廣大民眾及各階層的響應。
老蔣再要打,就會失人心;如共產黨拒絕和談,也會負人望,主動權便會操在李、白手中了。老蔣的仗已打到這般田地,他必不肯罷戰求和,作城下之盟,打又不能打,和又不能和,到時只得被迫下野,到時德公就可以上臺。
以長江為界,江北由共產黨搞,江南由李、白來搞,弄個南北朝的局面倒也不錯。這個辦法肯定會受到國民黨內有識之士的歡迎,因為這總比老蔣把本錢輸光,把疆土丟盡,到最後死無葬身之地要好一萬倍。
就是從軍事上來說,這樣做也是有利的。不但對老蔣起到緩兵之計的作用,就是對共產黨也是個緩兵之計。和平的通電一發,便可堵死老蔣向華中抽兵的藉口,華中的兵力便可以儲存下來;共產黨方面,也不得不停止軍事行動,如此,江南、西南便可編練二線兵團,即使和共產黨一定要打下去,桂系也可在西南站穩腳跟。白崇禧越想越得意,“小諸葛”如今要勝過“大諸葛”,孔明都不曾有過如此妙計!
他很快就給蔣介石擬成了電稿:。。民心代表軍心,民氣猶如士氣。默察近日民心離散,士氣消沉,遂使軍事失利,主力兵團損失殆盡。倘無喘息整補之機會,則無論如何犧牲,亦無救於各個之崩潰。言念及此,憂心如焚!崇禧辱承知遇,垂二十餘年,當茲危急存亡之秋,不能再有片刻猶豫之時。倘知而不言,或言而不盡,對國家為不忠,對民族為不孝。故敢不避斧鎖,披肝瀝膽,上瀆鈞聽:(一)
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英、美、蘇出面調處,共同斡旋和平。(二)
由民意機關向雙方呼籲和平,恢復和平談判。(三)雙方軍隊應在原地停止軍事行動,聽候和平談判解決。並望乘京滬平津尚在吾人掌握之中,迅作對內對外和談部署,爭取時間。。
白崇禧這份倡和電報發出後,蔣介石未予理睬。白崇禧迫不急待地又給蔣介石發了一份電報,對蔣進一步施加壓力,電報說:“。。當今局勢,戰既不易,和亦困難。顧念時間迫促,稍縱即逝,鄙意似應迅速將謀和誠意,轉告友鄰,公之國人,使外力支援和平,民眾擁護和平。對方如果接受,藉此擺脫困境,創造新機,誠一舉而兩利也。總之,無論和戰,必須速謀決定,時不我與,懇請趁早英斷。。”白將第二封電報發出後,便立即授意河南、湖南兩省議會,同時以民意機關代表名義,公開呼籲要求和平,其中尤以河南省議會議長劉積學致蔣介石總統的電文最為直言不諱,明確要求蔣介石下野,其中“敢請即日引退,以謝國人;國事聽候國人自決”幾句話,不脛而走,迅速在社會上廣泛傳播。
接著,湖南省長、長沙綏靖主任程潛也致電蔣介石,呼籲和平,他的電文,措詞比白崇禧更為激烈。在華北地區戰雲密佈,徐蚌一帶炮火連天,國共兩黨軍隊正進行殊死決戰的時候,蔣介石的後院起火,在華中地區卻出現一片和平之聲,實在讓人難以捉摸。京滬一帶,關心國事的人奔走相吉,以為局勢將有某種轉機。一時間,文人學者,商紳市民,無不蹺足遠望南京,看看蔣總統將如何採取應變動作。
國際、國內、黨內、軍內的形勢,都在朝著蔣介石不願意看到的方面迅速惡化,他暗殺李宗仁的計劃也在加緊實施。
在河南省議會議長劉積學發出和平通電的當日夜裡,蔣介石對毛人鳳進行了緊急召見。
當日晚,毛人鳳接到蔣的電話後,一面命令秘書通知沈醉做好一切準備,一面匆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