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致勝的妙計,但對此時成都的國民黨殘兵敗將來說,這實在算不上是什麼妙著。第十八兵團司令李振的看法很有代表性,他認為現在四面都是解放軍重兵,逃向西昌要走十多天的路程,解放軍豈能讓我們一走了之?沿途盡是荒山野嶺,沒有後勤,最後必被解放軍生擒。
雖然李振在胡宗南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並沒有提出反對意見。會議一結束,便找他的參謀長商量後路。李振說:“共產黨雖然很難打交道,但眼前是唯一的生路了。為國家儲存點元氣,為百姓減少些損失,為雙方減少傷亡,還是照北平的辦法,部隊集中在成都,一方面構築工事,一方面派人與劉伯承和談,不成功,就與成都共存亡。”十八兵團參謀長何滄浪,對李振的意見基本傾向是支援的,但該兵團有的軍長反對。
胡宗南在蔣介石走後,在成都也就多呆了十幾天。
早在各路大軍把成都包圍的12月19日,曾多次向蔣介石拍著胸脯要“死守成都”的胡宗南,並不願死在成都,向蔣介石急電要求撤退:(一)將西南軍政長官公署的高階人員以及主要職員,帶同重要文卷檔案及電臺等,乘飛機往西昌;(二)集中兵力往雅安、蓑衣嶺和雷(波)馬(邊)屏(山)
峨(邊)地區三個方向突圍,目標是雅安、西昌、瀘定及雷波。
胡宗南要棄成都而逃的電報,蔣介石一直拖到第三天,才回電:要胡宗南率部突圍,並準派20架運輸機運送逃往西昌的人員。
蔣介石給胡宗南的電令是“率部突圍”,胡宗南對這四個字的含義是清楚的。但他更清楚這“率部突圍”對於他來說會意味著什麼。他開完緊急會議的次日,即12月23日,對部屬連個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