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3 / 4)

定的審查,成分要純潔,年輕力壯,不能不經審查馬虎湊數。”藉助著土地改革的威力,擴兵工作波及每一戶貧苦農民。據統計,在這場轟轟烈烈的土改兼擴軍運動中,僅人口稀疏的合江省,就有5000餘人參加東北民主聯軍。而人口稠密的遼寧省和遼北省,參軍人數達到3 萬人以上。

由於廣大農民群眾踴躍參軍,使東北民主聯軍的主力部隊獲得了比較大的補充。到1946年底,北滿根據地共補充兵員3 萬多人,使得四平保衛戰後遭受損失的主力師均達到1 萬至1。2 萬人左右,有的師還增編了補充團。各部隊的裝備也得到了改善。兵員的擴充,使機動作戰部隊得以加強。1946年8 至10月,為了適應作戰需要,更大地發揮主力部隊機動作戰的能力,民主聯軍總部將北滿部隊編成了三個野戰縱隊又七個獨立師。

新編成的三個縱隊,分別為:第一縱隊、第二縱隊和第六縱隊。

以原山東軍區八路軍第一、二師和東滿第七縱隊合編而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下轄第一、二、三三個主力師,萬毅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由原華中新四軍第三師主力組成的東北民主聯軍第二縱隊,下轄第四、五、六三個主力師,劉震任司令員,吳法憲任政治委員;以原華中新四軍第三師之第七旅和渤海第七師之第二十、二十一旅等部組成東北民主聯軍第六縱隊,下轄第十六、十七、十八三個主力師,洪學智任司令員。

新編成的七個獨立師分別是:以原八路軍三五九旅改編的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一師;以原松江軍區之地方部隊合編的獨立第二師;以原東滿軍區所轄之曹懷中部及合江軍區之地方部隊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三師;以原西滿軍區保安第一旅改編而成的獨立第四師;以遼吉軍區的三個地方團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五師;以原新四軍第三師所屬兩個警衛團及嫩江軍區之一個警衛團合編而成的獨立第六師;以東滿警備二旅及第二十四旅合編而成的獨立第七師。七個獨立師共約6 萬餘人。

除上述用於機動作戰的主力部隊外,東北民主聯軍在解放區還組建了地方獨立團和大量的縣區武裝,且這些地方部隊均經過了比較徹底的改造,成為主力部隊可靠的後備力量。這些部隊有:西滿22個獨立團,北滿15個獨立團,東滿有9個獨立團,加上各縣的縣大隊、區中隊在內,共有3 至4 萬人。

此外,在南滿根據地堅持鬥爭的還有東北民主聯軍的第三、四縱隊和3 個獨立師及一個支隊。

到1946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兵力有了相當的發展。

林彪、羅榮桓還十分重視炮兵建設,把炮兵作為骨幹兵種來發展。

早在林彪、羅榮桓率部進入東北之初,利用繳獲的日偽軍裝備,開始建立了炮兵旅,下轄二個團。當時人不過千,炮不上百,且都是中小口徑的山、野炮。炮兵屬技術兵種,沒有一定的文化水準根本玩不轉。所以山海關之役後,這個新組建的炮兵旅基本上成了聾子的耳朵——擺設。

1945年11月,延安炮兵學校的1000多名學員到達東北,成為東北聯軍的首批技術骨幹,但當時部隊一退再退,組建炮兵困難很大。

日本投降後,關東軍在東北的大批軍用倉庫成為“全民所有”。老百姓搶吃的、拿穿的、搬用的,管這叫“撿洋落”。受當地老百姓啟發,民主聯軍也開展了一次大規模的“撿洋落”比賽。

從延安炮兵學校來的人成了“撿洋落”工作隊中的骨幹,負責發現和鑑定工作。他們翻山越嶺,走鄉串屯,走到哪問到哪,一旦看見老百姓大車上有汽車、火炮或者是飛機軲轆,就追上去商量,花錢買下來。這些從四野八荒尋覓回來的裝備,大都殘缺不全。戰士們發揮聰明才智,將其拆散了再重新組合。炮校警衛連的副連長周天才,一個人就蒐集了山炮、野炮20多門,被命名為“搜炮英雄”。一次,周天才在鏡泊湖邊,發現了一座孤零零的新墳,墳前的木牌上寫著“戰馬之墓”。他感到很奇怪,帶人扒開一看,是一門日軍留下的90野炮,用油布包著,零件一個也不少,是個完整的“洋落”。

正是憑藉著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東北民主聯軍在半年多的時間中拼湊了各種火炮700 多門,坦克10多輛,編成了八個炮兵團和一個戰車大隊。

為了解決炮兵分散、不統一的問題,東北民主聯軍成立了炮兵調整處,負責統一協調。7 月中旬,民主聯軍總部又頒發了關於炮兵建設的第一號命令,強調建設炮兵的重要性,確定了“普遍的分散發展與適當的集中使用相結合”的炮兵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