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地區,接替第三十九軍防務,擔負西海岸抗敵登陸及平壤地區反空降作戰任務。6 月下旬,奉命由西海岸開赴金城前線,配屬第二十兵團參加夏季反擊戰役。7 月13日,戰役開始,除第一三四師集結於洗浦裡,為兵團預備隊外,第一三○師配屬第六十八軍向梨實洞、北亭嶺之敵發起攻擊,第一三五師配屬第六十七軍由慶坡山向梨船洞、金城川之敵發起攻擊。當日第一三○師即攻佔424 高地及866 陣地;第一三五師攻佔了梨船洞、蘆洞裡等地。爾後,各部隊即轉入防禦作戰。在陣地防禦作戰中,第四○四團第一營第三連二排長麻俊坤在自己三次負傷、雙腿被打斷的情況下,仍忍著劇痛趴在陣地上指揮,連續打退敵十餘次進攻,直至獻出寶貴的生命。戰後,被志願軍總部授予“二級戰鬥英雄”稱號。第三營第七連打退敵40餘次攻擊,出色地完成了堅守陣地、阻擊敵人的任務,戰後被授予“二級戰鬥英雄連”稱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全軍湧現出“國際一等功臣連”等先進集體和麻俊坤這樣的許多英雄人物。
朝鮮停戰以後,該軍即在西起橋田裡,東至北漢江地段擔負三八線前哨陣地的守衛任務。為防止美軍和李承晚偽軍撕毀停戰協定重新挑起戰爭,部隊投入了緊張的戰備施工。 1953 年11月,第五十四軍進行了一次大規模
整編改裝,增加九個營,部隊在經較大擴充後,戰鬥力得到了大大加強。整編後,仍由丁盛任軍長,謝明任政治委員,吳瑞山任副軍長。第一三○師,蔣潤觀任師長,姚國民任政治委員;第一三四師,藍文兆代師長兼政治委員。
1954年4 月中旬,奉志願軍總部命令,第五十四軍將金城池地區防務移交朝鮮人民軍,部隊移防至元山北玉坪、文川、龍潭裡、高原、永興地區,擔負守衛東海岸的任務。 1955 年3 月,五十四軍又將東海岸防務移交朝鮮人民軍,調防守備西海岸。
1958年5 月和7 月,第五十四軍奉命分批迴國。
第五十五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五軍的前身,是第四十八軍軍部及第一四四師和第四十九軍第一四五師、第二十一兵團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師等部。
第一四四師的前身系1947年10月由冀察熱遼軍區烏丹分割槽直屬部隊和熱遼軍區獨立第三師。 1948 年3 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一縱隊成立時,獨立第三師改編為第三十三師,歸第十一縱隊建制,縱隊司令員周仁杰兼任師長,陳文彪任政治委員。該師組成後,先後參加了隆化、平泉、昌黎、北戴河、綏中、錦西等戰鬥。1948年10月,參加冀東及北寧線作戰。同年11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八軍第一四四師,副軍長周仁杰兼任師長,鍾文法任政治委員。 1949 年4 月,隨軍南下,參加渡江、贛南追擊等戰役,配合兄弟部隊解放了湖北及贛西南廣大地區。9 月,該師兼寧都軍分割槽,張書祥兼任司令員,李庭序、鍾文法分別兼任第一、第二政治委員。擔任寧都、零都、興國、石城、廣昌、尋鄔、瑞金等地的剿匪任務。
第一四五師的前身系抗戰勝利後,在阿城成立的哈東保安司令部,何延川任司令員,下轄三個大隊。 1945 年11月,溫玉成率新四軍200 餘名軍政幹部到達哈東後,以哈東保安司令部為基礎組成哈東軍分割槽,溫玉成任司令員,董浩然任政治委員,並將原轄之三個大隊改編為第一、第二、第三團。擔任哈東地區的警戒和松花江地區的剿匪任務。1946年11月,為適應形勢的需要,奉東北民主聯軍總部命令,以哈東軍分割槽機關一部及第一、三團與哈北軍分割槽之第四團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獨立第二師,溫玉成任師長,張池明任政治委員。該師組成後,先後參加了三下江南和東北夏、秋、冬三季攻勢。
1948年2 月,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十二縱隊成立時,獨立第二師改編為第三十四師,歸第十二縱隊建制。 10 月,參加東北最後一戰。11月28日,第十二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九軍,第三十四師改編為第一四五師,溫玉成任師長,譚友林任政治委員。同年12月,參加了天津戰役。1949年4 月,隨軍南下,先後參加了渡江、衡寶、廣西等戰役。 1950 年1 月,兼管平樂軍分割槽,執行剿匪任務。
第二十一兵團第二一五、第二一九師,前身系1949年長沙起義之國民黨軍。11月28日,將起義中一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二軍第二一五師,張景白任師長,江騰蛟任政治委員,一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十二軍第二一九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