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3 / 4)

治國”“平天下”的“王道”之術,應該從自身做起,強調以“德行”、“操守”立威,以個人的人格力量去影響駕馭部下。在調整、組編民主聯軍的工作中,羅榮桓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一次,他的老部下,山東軍區第一師副師長李梓彬來看望病中的羅榮桓。

在彙報工作的談話中,李梓彬談到了部隊所面臨的許多困難:缺少裝備、新槍都被別的部隊拿走,沒有經費、給養嚴重不足等等。

羅榮桓沉思了片刻,緩緩他說道:“你們是山東來的老部隊,是主力,一定要做出好樣子,發揚老傳統,同兄弟部隊搞好團結。不管是對老部隊或新擴編的部隊,不管誰指揮,都要主動搞好團結,聽從調遣。內部團結搞好了,才能打勝仗,打好了仗,什麼都有了。關於這個問題,我要給梁興初和梁必業同志寫封信。”

梁興初、梁必業分別任一師的師長和政委,是部隊的主要領導。羅榮桓

寫信給他們二人,並不是不相信李粹彬,而是要讓下級有個準確的文字依據,完整準確地理解上級的意圖。紅軍時期,羅榮桓在紅一軍團當政治部主任時,梁必業還當通訊員。一次,梁必業送一份檔案給羅榮桓,羅榮桓收下檔案後,梁必業非要羅主任打一個親筆簽名的收條不可。可當時戰鬥正激烈,手頭連張紙都沒有,於是,只好讓梁必業伸出手來,在他的手心上籤了個名才算完事。

今天,羅榮桓在親筆信的末尾,端端正正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好讓自己那位十分認真的下級一絲不苟地遵命辦理。

正當處在後方的羅榮桓大做部隊間團結工作的同時,在前線的總司令林彪,卻正為遼西的戰事絞盡腦汁。

部隊撤出錦州後,在錦州至義縣間的小鎮——上下齊臺,林彪又部署了一次作戰。結果,傷亡大不說,還打成了擊潰戰。

在節節退卻的路上,林彪冥思苦想著對付國民黨軍的良策。

自進入東北始,作戰物件與作戰環境都發生了重大變化,部隊由過去那種依託根據地打游擊戰轉變為打沒有根據地條件下的運動戰。過去打日本鬼子,老百姓全力支援,游擊戰打得得心應手。如今作戰物件是代表國民黨政府“接收”東北的美械部隊,不但火力強,情報也準確。在此形勢下,部隊在作戰方針、戰術指導和部隊編組等各個方面,都必須與當前的情況相適應,才能打敗敵人,扭轉不利的戰局。

12月下旬,為了進一步總結山海關防禦戰失利以來作戰的經驗教訓,明確下一步軍事鬥爭的方針,林彪在遼寧阜新召開了一次營以上幹部會議。會上,林彪首次提出了“等、忍、狠”的作戰指導方針和三條戰術原則,即:“一點兩面”、“三三制”、“不打主觀主義的仗”。

什麼是“等、忍、狠”的作戰指導方針呢?林彪解釋說:“等、忍、狠”的方針,是指在目前形勢下,軍事行動要等待一下,等待土匪的肅清、群眾的發動和根據地的建立;對於敵人暫時的猖狂進攻,要忍耐對付,避免過早地使用主力進行決戰,讓敵人佔去一些地方,以分散敵人;一俟條件具備,則堅決大舉反攻,狠狠地打擊和消滅敵人,恢復與擴大解放區。“

三條戰術原則的內容是:“三三制”戰術,是指在一個班內,將全班戰士編成三個小組,每組3 人,由正副班長和軍政素質較好的戰士擔任組長,目的在於加強班的領導和指揮。這種編組,平時便於訓練管理,戰時利於指揮,且機動靈活,能夠避免因隊形擁擠所造成的傷亡。

“一點兩面”戰術,主要是針對遼西作戰中各級指揮員不善於集中兵力對敵進行包圍迂迴攻擊的情況而制定的。林彪還專門分析了近期進行的上下齊臺戰鬥,其弊端在於隊形密集、一面平推,不敢對敵軍分割包圍,結果,以較大的代價打了一場擊潰戰。在“一點兩面”這種力求分割包圍全殲敵人的戰術中,“一點”,指的是應當集中優勢兵力於主要的攻擊點——當然這一點是敵人的要害和弱點,保證打垮敵人,反對在各個攻擊點上平分兵力的做法:“兩面”,是指必須大膽地採取至少兩面——兵力多時可以三面、四面——的攻擊部署,併力求將主攻方向選擇在敵人側面或後面,使其不敢頑強抵抗和不致突圍逃跑,避免擊潰戰的結果。為了保證“一點兩面”戰術的正確運用,各級指揮員親自偵察敵情與地形就顯得十分重要,特別是地形的

選擇,對主攻方向的確定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林彪又提出了“不打主觀主義的仗”的原則。

鑑於眼前的對手——國民黨軍第十三軍等部隊炮兵、自動武器多、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