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原計劃,我軍的主攻方向在城北,範漢傑的守備重點也在城北。但是擔任輔攻的七縱部隊,卻以其勇猛地作戰動作,出敵意料地首先突破,並直搗敵核心地,打爛了敵指揮中心。從而對加速敵軍的總崩潰及奪取攻錦作戰的最後勝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整個攻錦作戰中,七縱共殲敵3 萬餘人,其中俘敵近2。7 萬人。新八軍參謀長李文昭、第一八四師副師長舒秉權、暫編第五十四師副師長雲茂奎、東北行政委員會上將副主任張作相等眾多國民黨高階將領,也都為七縱所俘虜。
攻錦戰役結束後,接下來就是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
東野總部的部署是:擔任塔山阻擊華北東進兵團的四縱、十一縱及三個獨立師,仍擔任該方向防禦任務,其餘九個縱隊全力圍殲廖耀湘兵團——十縱在黑山一帶堵頭;五縱、六縱截尾(切斷敵逃回瀋陽之後路);一縱、三
縱、八縱為第一梯隊,二縱、七縱、九縱為第二梯隊跟進,對廖兵團發起猛攻。
於是,七縱全體指戰員不顧大戰後的疲勞,又立即投入到了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之中。只可惜在此次大會戰中。七縱未能領受先鋒之命。
但作為後續的二梯隊,七縱還是取得了重大勝利。新六軍之主力第二十二師號稱“虎師”,曾參加過1941年入緬作戰(廖耀湘任師長)。而這支“虎師”
的大部,卻在遼西平原折師在七縱手下。
遼西會戰,七縱再殲敵1 萬餘人,並生俘第四十九軍軍長鄭庭笈等國民黨高階將領多人。
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關於統一全軍編制及部隊番號的命令,第七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四軍。鄧華任軍長,吳富善任政治委員,曾克林任副軍長,譚甫仁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高體乾任參謀長。原轄第十九師改稱第一三○師,師長徐紹華,政治委員鄧東哲;第二十師改稱第一三一師,師長劉永源,政治委員羅友榮;第二十一師改稱第一三二師,師長李化民,政治委員朱民親;東北野戰軍獨立第十二師調歸該軍建制,改稱第一五七師,曾敬煩任師長,邢程任政治委員,全軍4。8 萬人,隸屬東北野戰軍。
1948年12月至1949年1 月,七縱參加了天津攻堅戰役。天津攻堅戰共投入了五個軍,西突擊集團由第三十八、第三十九軍組成,配屬特種兵縱隊三分之二的炮兵及坦克20輛,由三十八軍軍長李天佑、政治委員梁必業統一指揮,由西向東實施主要突擊;東突擊集團由第四十四、第四十五軍組成,配屬特種兵三分之一的炮兵和坦克10輛,由東向西突擊,並統由四十四軍軍長鄧華和政治委員吳富善指揮。兩大攻城集團承擔以金湯橋(今解放橋)為會合點,攔腰斬斷敵城防的任務。此外,並以第九縱隊和第十二縱隊的一個師,從南向北實施助攻。
顯然,由於七縱在四平和錦州攻堅戰中的上乘表現,已作為一支善於攻堅的主力部隊,引起了東野總部的重視。因此,不僅四十四軍參加了攻城作戰,而且鄧華也被任命為東面突擊集團的總指揮。天津攻堅戰,四十四軍再建新功。
1949年4 月,四十四軍編入第四野戰軍第十五兵團建制,由天津向華中南進軍。6 月,該軍第一五七師調歸江西軍區建制。7 月,四十四軍在九江渡長江參加湘贛戰役。10至11月,參加廣東戰役,爾後擔負廣州警備和粵中、粵東地區剿匪任務。1950年5 月至8 月,四十四軍第一三一師在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萬山群島。9 月,解除廣州警備任務,轉至廣州北郊至陽山、翁源地區剿匪。1952年10月,第四十四軍番號撤銷,軍機關併入中南軍區海軍機關;第一三○師和第四十五軍合編為第五十四軍;第一三一師調歸海軍青島基地;第一三二師調歸第四十三軍建制。
八縱(第四十五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五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八縱隊,279 該縱隊的前身是抗日戰爭時期冀熱遼軍區和陝甘寧邊區進軍東北的部分部隊。
1938年7 月,中共冀熱遼特委和京東特委在八路軍第四縱隊的配合下,舉行20萬人的抗日武裝大起義。此後逐步建立了冀東抗日根據地,成立了冀東軍分割槽。1942年2 月,冀東軍分割槽改為第十三軍分割槽。 1944 年9 月
19日,冀東(第十三)軍分割槽改為冀熱遼軍區,李運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1945年6 月,冀熱遼部隊向熱河中部和遼西地區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