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日午夜,八縱經激戰,將被包圍的敵人全部殲滅,活捉四十四師師長李子法、一四五師師長鄭繼周等以下4000多人。
閻錫山又一次打錯了算盤。
閻錫山原想主動出擊,擾亂我戰役準備,沒曾想偷雞不成蝕把米。主動出擊失敗後,閻錫山看到了徐向前的厲害,決定還是死守。為此,他把太原城劃成6個防區,作垂死掙扎。他把主力放在東面,以對付我軍攻擊;在汾河以西,只留下3 個師防守。
東山地勢險要,閻錫山在這裡修築了許多碉堡,作為太原城的屏障。
東山的大門叫石咀子,山口有四座“要塞”: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和山頭。這四處要點位於東山主峰西側,距城垣2 至15公里,低於東山主峰200 米,高於太原市區300 米,可直瞰城垣、城北工業區和飛機場,形成北起牛駝寨,南至山頭長達8 公里的防線。這道防線屏障城東一面,是閻軍在太原外圍的主要支撐點。它以各由3 至15個小山頭和村落構成集團陣地,以幾十個鋼筋混凝土碉堡組成防禦要塞,並輔以野戰工事、鹿砦、鐵絲網、陡坡和暗道等,各點既能獨立作戰,又能互相支援。
閻錫山吹噓說:“地勢險要的東山防禦線是寨中寨,堡中堡,足抵精兵10萬。”
徐向前司令員說:“從太原自然地理環境和敵人防禦重點看,必須首先攻破太原以東的群山防禦,堅決佔領並控制牛駝寨、小窯頭、淖馬、山頭等四大要點。”
雙方把賭注都壓到了東山。
歷史上李自成和抗戰中的日本人都為首先攻佔東山主峰而吃過不少苦頭。
徐向前經過認真分析後決定:置東山主峰於不顧,以主力插入,直接奪佔四大要點。
作出這樣的決策需要非凡的智慧和膽略。
根據徐向前司令員的命令,各縱隊於10月26日,分別向四大要點發起突然攻擊,九縱攻牛駝寨,八縱攻小窯頭,十五縱攻淖馬,十三縱攻山頭村。
太原戰役中最緊張最激烈的戰鬥開始了。
一位當年參加過東山爭奪戰的老人回憶說:那場仗雙方打得可真夠兇啊!慘啊!敵人真拼命了,可我們更是不要命……
牛駝寨是四大要點中最北邊的一個,它由緊緊相連的三個山頭組成。經過多年的修建,各山頭上碉堡、工事林立,從東面山頭上數,以10號碉(炮碉)為中心的10號陣地上,有1 、2 、3 、8 、9 、10號碉。 10 號碉的東南有4 號碉,這座碉堡是敵人用古廟改建的,又稱“廟碉”,這裡是牛駝寨上的核心陣地。在陣地的東面,有以5 、6 、7 號碉堡為骨幹的前沿陣地。這三個大陣地,互為犄角,步機槍火力均可直接聯絡,除互相間一個大鞍部外,深溝斷崖彼此隔絕,各自又成一個獨立的防禦陣地。敵人在每個大碉堡周圍,都構築了很多明暗的小碉堡。在小碉堡前面,是10來米高的峭壁。再向前,是十數層像階臺似的劈坡,上面架著兩米來寬的鐵絲網,鐵絲網附近埋有無數地雷。
論地勢、防禦工事,閻錫山確實是琢磨到家了。
七縱受領任務後,決定首先以三旅實施攻擊,十二旅和警備二旅掩護側翼安全,七旅為第二梯隊。
10月17日傍晚,部隊順著隱蔽的山溝向牛駝寨出發了。擔任攻擊任務的三旅指戰員全部輕裝前進,每人只攜帶武器、彈藥、乾糧。炮兵們把拉炮的馬卸掉,自己扛上炮筒、炮架和炮彈,這樣“炮兵也能打衝鋒了”。
部隊從榆林坪、莊子口之間插入,沿著山溝繼續向西前進。午夜12點到達了牛駝寨對面的山樑上。經短暫準備,1 點30分,二十一團分兩路向敵發起猛攻。突擊隊員很快地把梯子靠在峭壁上敏捷地攀登而上。由於峭壁太高,還差一人多高上不去。機智的戰士們就用肩膀,一個接著一個地把前面的同志頂上去。當我軍指戰員衝到敵人碉堡跟前時,有些敵人還在睡覺,還未來得及出被窩就被炸死了,有的一看情況不妙,也顧不上穿衣服就在交通壕裡亂跑。解放軍小戰士一著急喊出了:“繳槍不殺,光腚。”
一營攻下5 、6 、7 號碉堡後,二連主動地向10號炮碉發起攻擊。八班衝出一段距離後,被一道鐵絲網擋住了去路,全班人員都非常著急。只見班長朱海,繞過鐵絲網由南面用刺刀挖腳跤孔攀登而上。他一接近碉堡,就把敵人的觀察哨俘虜了。他邊監視俘虜邊投彈,突然聽到敵人的指揮官大喊:“架機槍!快架機槍!”朱海一聽:“啊,還沒架好機槍哩!動作也太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