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部分(3 / 4)

介石命令胡璉增援金門,而胡璉不願意,所以打電報給蔣介石要求撤回臺灣,因而在海上徘徊。”作為身經百戰指揮員,葉飛深知抓住戰機的重要。他側身對身邊的作戰處長說:“攻打金門的時間已經推遲了幾天,現在是最後一個戰機,應趁胡璉兵團尚未到達金門之時,攻取金門。”於是葉飛批准了第二十八軍開始攻擊金門的戰鬥。

其實,這一命令下得太過草率了。

其一,守備金門的兵力早已不是1 萬多,而是3 萬多;其二,給蔣介石發電報要求撤到臺灣的是胡璉第十二兵團第十九軍,而蔣介石嚴令該軍撤往金門的電報卻沒有截到。

其三,10月13日,我二十八軍在攻佔金門北面的大、小嶝島時,就已

發現被殲的國民黨軍隊中有剛從汕頭調來的第十八軍主力師第十一師的俘虜,其中包括第三十一團團長。

經審問,知道胡璉兵團第十八軍的兩個師已全部抵達金門。

這一重要敵情本該引起高度重視,可是部分指揮員已經主觀上認定只要我軍一登陸,敵人就會逃跑。對於這一不合乎主觀意向的客觀情況未予以重視,甚至懷疑俘虜供詞不可靠。

一連串的失誤導致了最後的失利。

30多年以後,指揮此次戰鬥的第二十八軍副軍長蕭鋒對此檢討說:“這次失利是我驕傲輕敵的結果,也是我有私心雜念的結果。對於戰前的一些準備情況,我是有不同看法的,如果我能在發起攻擊之前,跟粟司令通一次電話,情況就會完全不同了,但我沒有這樣做。”

早在攻打金門之前,有關俘虜的供詞已反映到第三野戰軍主管軍事的粟裕副司令員那裡。

315 粟裕感到情況可能有變,立即特別指示第十兵團第二十八軍:(1 )以原敵二十五軍一○八師1。2 萬人計算,只要敵軍增加一個團也不打;(2 )沒有一次載運6 個團的船隻不打;(3 )要求蘇北或山東沿海挑選6000名久經考驗的船工,船工不到不打。

可惜,粟裕這些指示並未落實,甚至一點也未落實。

其時,第二十八軍也有自己的想法。

蕭鋒10月24日的日記這樣寫著:金門之戰,估計有三種可能:第一按我們的如意算盤打下去,至26日結束戰鬥;27日我軍撤兵回防,參加建設福建;第二,要防止變化,如敵人增加就不幹;第三,最壞情況是,怕我登陸而胡璉兵團也登陸。湯恩伯則利用軍艦運輸方便,空軍優勢,利用金門島嶼作最後掙扎。因此,我們登陸後,可能會遇到激烈、艱苦的戰鬥,要準備付出4000人左右的傷當二十八軍第一梯隊登船完畢後,蕭鋒等二十八軍前線指揮人員也曾一度猶豫,再次向兵團請示,是否按原計劃行動?而懷著捕捉戰機的兵團領導方面傳來了不容變動的指示:決心不變!

不注意實際情況變化而作出的決定必然釀成失敗的悲劇。

1949年10月24日21時,由第二十八軍八十二師二四四團、八十四師二五一團和二十九軍八十五師二五三團組成的進攻金門第一梯隊分別由蓮河、大嶝島、後村等地啟航。參戰官兵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向著預定國標撲去。他們似乎都毫不懷疑地堅信這樣一句話:“登陸就是勝利!”

按照戰鬥部署,第一梯隊分成3 路:東路:二四四團組成,其任務是從金門島蜂腰處北部湖尾鄉和壟口之間登陸突破,將大金門島之敵從中間攔腰斬斷,同時阻擊東部西援之敵。

中路:二五一團組成,從湖尾鄉以西登陸突破,向西南攻擊金門縣城。

西路:二五三團組成,從古寧頭登陸攻擊古寧頭半島守敵,得手後,向南迂迴,會同二五一團攻取金門縣城。

原計劃第八十二師指揮所隨第一梯隊登陸作戰,以便統一指揮分屬不同帥的3 個團,可是因為缺乏船隻未能成行,結果整個登陸作戰中沒有一名師以上指揮員。加之渡海前各部隊也沒有進行協同演練,所以,登陸部隊一離

開碼頭,即與上級指揮部失去聯絡,而且在航渡中遭國民黨炮火攔截時,登陸船隊又缺乏協同作戰經驗,一些船隊在航渡中被打散。

金門守軍對於金門的防守十分盡心盡力。當時二十二兵團司令官李良榮除了加強工事外,還十分注意我軍情報的蒐集。他根據從我軍截報的情報分析,估計我軍於25日、26日對金門發動攻擊。24日上午第二十二兵團開會,湯恩伯到會督導,會議決定進行作戰演習。當天下午,金門蔣軍二○一師和一一八師(加強戰車連),在認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